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

ID:21748774

大小:120.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24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_第1页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_第2页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_第3页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_第4页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引言中国能不能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长期以来,有一种“经济文化落后”、“中国人的素质太低,搞不了民主”的理论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选举会影响社会稳定。这种理论被视为“中国国情”,奠为我国选举制度的基础。它成为我国选举制度进一步民主化的一道门槛。上述理论是否有根据?中国能不能扩大直接选举,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这就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革命导师的理论,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有更高程度的民主。在选举制度上,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应“实行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投票”的民

2、主选举四原则。中华人民共国建立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在不同的场合,就新中国建立后为什幺不能立即实行民主选举的原则作过明确的解释。[1]“经济文化落后”、“公民素质太低”的理论,是建国初期政府在确立选举制度时的重要基础理论。这一理论在当时是有它的客观现实性。领导人同时也指出,实行不彻底的民主选举是暂时的,待条件成熟以后要向更彻底的民主选举发展。[2]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50多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公民素质太低”还是现实吗?近20年来,我国选举制度也作了

3、一些改革,选举的普遍性、平等、秘密投票等原则基本实现。只有直接选举,农村由乡镇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发展到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50年来我们只走了这小小的一步,扩大直接选举的民主脚步显得十分迟缓和沉重。“经济文化落后、公民素质大低”今天仍然是许多人包括政治家、知识分子和群众的惯常思维。对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组织了一项研究课题,在全国约20个地区发放了2500份问卷,进行了社会学的处理分析。“[3]本文是在广泛进行实地采访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所作的分析研究报告。调查研究证明”公民素质

4、太低,搞不了民主选举“是站不脚的理论!一、受教育程度与选举行为的相关分析凭经验观察,选举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它与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你看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争取民主的斗争中,站在最前列的大多是那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肯定对政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更积极的参与态度。当1979年修改选举法和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之后,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扩大了直接选举,实行差额选举和广泛宣传候选人的制度。对这次选举民主化改革,大学生最为敏感,踊跃参加了这次选举,搞差额选举、联合提名、竞选等活动轰轰烈烈,对新的选举表现出

5、前所未有的热忱和积极性。与知识分子相比,广大市民和农民对新选举法的颁布远没有表现出那幺敏感和热忱。在对选民选举意识的问卷调查证实了人们通常认为的选民的受教育程度与选举行为的积极性的确有很大的相关性。选民在回答“您愿不愿意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问题时,选民的受教育程度与选举态度有明显的差别。上述情况表明,公民选举态度的积极性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中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与中、小学教育程度的参选积极性有一定差别,但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不识字的人参选态度与前面的人有明显的差别,表示愿意参加选举的只有54%,不愿意

6、和无所谓的达35%。可见,他们存在明显的消极倾向。当然,这种问卷只反映选民对选举的意向性态度,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另一组问卷调查中,则反映选民对选举更实际的态度。[5]在问卷“您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是“主动积极参加投票”的,为48.5%;是“领导动员或组织要求”去投票的,占19%;是“大家都去,我也去”的占13.3%;是“没有办法才去”,或“有补贴、奖励才去”的约占8%。[6]在回答“是主动积极参加投票”的人中:受高中、中专教育程度的人最积极,占55.1%;其次是受小学、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占47.9%;然后是受大专

7、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占44.3%;文盲最不积极只有29.2%。在回答是“领导动员或组织要求”去投票的人中,随受教育程度增高而比例逐步提高:文盲为12.5%,小学、初中为14.4%,高中、中专为18.3%,大专以上占24.2%。在回答是随大流“大家都去、我也去”,或为补贴去投票的人中:文化程度低的人更盲从,文盲为28.6%;受小学、初中教育的人为25.1%;受高中、中专教育的人为14.6%;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占20.6%。以上情况表明,受中等教育程度的人选举态度更为积极,受高等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选举态度更为消极。单纯

8、从选民的选举意识看,参选态度的积极性与受教育程度成一定的正比关系。但是,由于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选民对选举对象的态度和对选举程序的信任程度的影响,参选积极性与受教育程度的比例关系会发生变化、扭曲、甚至成反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如果认为选举的对象是有意义的,选举程序是公正、民主的,就会比一般人更积极参与选举。相反,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如果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