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论文(设计).doc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论文(设计).doc

ID:21750818

大小:4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论文(设计).doc_第1页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论文(设计).doc_第2页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论文(设计).doc_第3页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论文(设计).doc_第4页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论文(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论文(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需要修改的地方有:1、文中涉及的有关评论者的观点需要在丰富些。2、摘要改为200多字,内容尽量压缩正文中的主要观3、正文中的有关文献的评论要加注释及出处。4、参考文献年、月、日,期刊或出版社一定要标清楚5、需要一篇这个论文的大纲。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提要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与促成,加上个人因素使然,徐悲鸿力倡并建立了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将写实主义作为革新中国绘画的方式,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就。但,徐悲鸿过于强调理性与写实,一刀切的美术教育模式严重打击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写实主义对社会的关注导致了艺术审美的弱化。关键词:徐悲鸿;美术教育的贡献r謬引言:徐悲鸿生平简介一、

2、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一)力倡并建立了写实主义绘画体系(二)改变了绘画界自晚清以来的柔靡风气,彰显了美术的社会价值(三)在美术教学中贯注了爱国主义情怀(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五)提携了各种类型的美术教育人才二、徐悲鸿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领域的不足(一)一刀切的美术教育模式严重打击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主张“素描为一切造型的基础”;提出传统中国画不科学)(二)写实主义对社会的关注导致了艺术审美的弱化(美感不涉及利害;目的性过于强烈,不免会导致艺术审美的弱化)结语(徐悲鸿式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作用,但也是有代价的。如今,现代西方绘画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大

3、陆美术教学也亟需改革)引言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1912年,徐悲鸿于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円、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学习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建国后,徐悲鸿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一、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徐悲鸿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

4、位,主要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了如卜贡献:(一)力倡并建立了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写实主义,乂叫现实主义,侧重于按生活木来面目反映细节真实和具有典型,产生于19世纪初叶的法国。20世纪初,深受康有为的艺术观念(主耍是赞赏西方现实主义)影响的徐悲鸿,格外痴迷于现实主义与写实表现手法,将现实主义与写实表现手法介绍到中国,并作为改造中国画的方式。徐悲鸿认为“写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美术应以写实主义为主”。秦怡.两位夫人眼中的徐悲鸿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与促成,加上个人经历、性格、审美观等因素使然,徐悲鸿将写实主义作为革新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美术教学的方式。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徐悲鸿写实主义

5、教学模式在中国美术教育里据有主导之地位。其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倾向西方古典主义造型而反对其它画派如印象派、现代派等;重视造型基础的素描教学;力倡以写实主义改造传统中国画。1932年,徐悲鸿总结了“新七法”作为其美术教学模式之核心,B卩,位置得宜,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作和姿势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当时,林风眠、刘海粟在油画教学中主张引进和介绍西方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的作品,而徐悲鸿反对这样做。徐悲鸿贬称雷诺阿、塞尚、马蒂斯的作品为“无耻之作”,1918年,徐悲鸿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作“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演讲,说:“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己极矣。”这样,“美术革命”便突出了两条鲜

6、明纲领:一、革王画的命;二、输入写实主义。不难看到,这观点与康有为一脉相承。徐悲鸿倡导以写实主义改造、革新中国画教学,并取得一定成就。徐悲鸿对明清以来的人物岡现状尖锐地批评道:“如画衣服难分春秋,开脸一边一样,鼻旁只加一笔,童子一笑就老,少女攒眉即丑等等,岂能为后世法度。”1926年,徐悲鸿指出:“吾个人对于中国目前艺术之颓败,觉非力倡写实主义不为功。”徐悲鸿较早接触中国传统绘画,对传统的绘画进行过切实钻研,也从书法艺术中吸收营养,他运用国画的线描勾勒技法于素描,其线描勾勒连绵流畅,气韵牛.动,和西洋岡中的线条不同。即使有些岡虽无线描勾勒,但其边缘仍有线的节奏感,使线条与明暗兼用。他

7、的明暗处理颇有中国画渲染的意趣。从1928年徐悲鸿投身美术教育活动直到1953年逝世前,这种以科学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都融汇在这些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并日臻系统化。坚持以素描作为造型艺术学习的基础和主要手段,强调素描教学对其他艺术教学的主导作用,在徐悲鸿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鲜明的客观性特征。这种客观性特征深化了其以科学主义为原则的教育思想,建立了写实主义的教学原则。徐悲鸿认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一样有求真的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