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效

《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效

ID:21757553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效_第1页
《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效_第2页
《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效_第3页
《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效_第4页
《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效:山东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内容,构建了较完整的实验及实践教学体系,教学队伍整体结构趋于合理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成绩突出,X络教学资源丰富,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关键词:森林培育;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精品课程;学科建设  :G642文献标志码:A:1674-9324(2012)03-0084-03    一、教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校,1906年9

2、月开设山东高等农业学堂,设农、林、蚕三科。《造林学》(森林培育学的前身)是林科的骨干课程。山东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几十年来为山东林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本学科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人才为目标,尤其注重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重培养,多年来已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教学体系。经过该课程建设,使《森林培育学》课程成为全国林学本科专业的示范性课程。  二、建设经验和成效  1.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体系是森林培育学的关键,通过“制定培养方

3、案-方案实施-学生反馈-修改方案-再实施新方案”反复的论证,最终形成了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体系=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综合实践(图1)。  2.优化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内容。  3.构建了较完整的实验及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实验、专业实习、综合实践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森林培育实验课包括,森培1-2与育种实验、森培3与经理实验。专业实践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实习一(森培1-2和育种);专业综合实习二(森培3和经理)(图2)。综合实践包括,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4.教学队伍整体结构趋于合理。  通过人力

4、资源整合、攻读学位、青年教师进修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该教学队伍教授5人,占55.55%,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2人,占22.22%;讲师2人,占22.22%。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51~55岁2人,占22.22%;45~50岁5人,占55.55%;40以下2人,占22.22%。年龄结构合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缘结构:1人从瑞典获得博士学位;3位从北京林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人获得山东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博士学位,北京林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的硕士各

5、1名。2名为山东农业大学的学士。良好的学缘结构为吸取不同国家和学校的学术风格和交流奠定了基础。师资配置:该教学队伍中讲师2名,分管实验实习的教授、高级实验师共3名,每年林学专业2~3个班,60~85人,良好的师资配置为提高实验实习质量打下基础。  5.构建了较完善的教学条件。①教材建设。在选用最新版教材基础上(沈国舫主编:面向21世纪教材《森林培育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自编《森林培育学(各论)》等补充教材,使用或新编《种苗学、造林学实践教学指导书》、《林学专业实验指导书》、《林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

6、等3本,2005~2009年使用效果良好。扩充性英文教材有:ThePracticeofSilviculture;Silvicultureconceptsandapplications;PlantationSilvicultureinEurope;Foreststanddynamics。②实验条件。眼下森林培育学实验室包括:林业生态工程实验室;林木生物学实验室;数码互动实验室;综合开放实验室。树木标本室面积84.38㎡,有鉴定标本27200余份,分属135科,为我国华北地区树木标本保存数量最多的标本室。种子标本室有林木

7、种子标本五百余份。③校外基地建设。山东省药乡林场、山东林木种苗繁育中心等,共七处校外基地,是学生野外森林培育学实践活动的最佳场所。④X络环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森林培育模块等全部上X,X上资源丰富,具有分级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手段先进,便于同学使用。  6.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成绩突出。①教学方法。采用了启发式、互动式和研究型等教学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尝试“变教为学”的教学方法改革。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X站上(senpei/)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图文并茂

8、、丰富多彩,这样学生也不觉得枯燥乏味,X络教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已为广大师生认同。③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本课程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必要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考核方式上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考核办法:期中测试以撰写读书报告和学术论文为主,采用开卷形式,重在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评论能力。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