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陈琴[论文]

师者陈琴[论文]

ID:21757704

大小:1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师者陈琴[论文]_第1页
师者陈琴[论文]_第2页
师者陈琴[论文]_第3页
师者陈琴[论文]_第4页
师者陈琴[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者陈琴[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师者陈琴师者陈琴李振村一个执着的人2005年11月10日,我们在浙江义乌举办全国第三届经典诵读大会。会场能容纳1258人,但全国报名的教师突破1500人,有很多教师会前不报名就匆匆赶来,这让会议的承办学校——义乌实验小学的金校长左右为难:让他们与会,没有座位;不让与会,又于心不忍——千里迢迢赶来,怎好拒之门外?11月9日,我接到一条信息:“李老师,我们是广东华南师大附小的两名普通教师,非常渴望参加经典诵读观摩会。华南师大附小陈琴。”我回复:“热烈欢迎!”“可是,我们报名晚了,只有我一张票,义乌学

2、校说没有位子了。”“这样啊!那就让你的同事下次再参加吧。”“李老师,我们是自费的,帮帮忙吧!”“真是太抱歉了,下次吧!会场已经超员,你快让你的同事回去吧!”“可是,马上要登机了,她快要哭啦……”又感动,又为难,“既然这样,那就先过来再说吧。”第二天,会议拉开帷幕。开幕式完毕,窦桂梅老师开始上课。我的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是一条信息:“李老师,我们已经坐到会场听课了!谢谢你啊!华南师大附小陈琴。”哎呀,把人家的事情给忘了,也不知她们用什么办法弄到了票。虽然尚未谋面,但我对这位陈老师有了深刻的印象:是

3、个真正痴迷经典诵读的人,否则不会为了参加一个民间的学术会议而如此绞尽脑汁,如此坚持不懈——后来我们的很多会议,陈老师都是自费而来。会议闭幕那天,我正在会场里忙着,一位个子不高、慈眉善目的中年女士走过来,笑眯眯地说:“我是华南师大附小的陈琴,这是我的同事,李老师,跟您合个影好吗?”自此,就算认识了陈老师,慢慢交往渐多后,我发现,这陈琴,也算得上中国小语界的一位奇女子。一个“两面人”刚接触陈老师,感觉她很木讷。大家围坐聊天,她大多静静地听,话少,总是以朴实善意的笑容来响应别人的高谈阔论。一旦说点什么

4、,也显得羞涩、拘谨,甚至有点儿自卑。而且她在日常生活中还稀里糊涂的。2006年11月,我到广州中山大学开会,约了一位朋友,想去拜访语文界老前辈许汉先生,在会场见到陈老师,她说愿意陪我们同去。我想,太好了,正愁不知道路呢,在广州生活了20多年的她,应该是个不错的向导。谁知,她像个第一次进城的外乡人,完全没有方向感,领着我们东转西转,一会儿大家伙就全转晕了。后来,当她探索了十几年的“素读经典”教学法被《小学语文教师》率先报道推向全国,并引起《人民教育》等杂志的关注之后,她的名声渐大,逐渐从台下走到了

5、台上,被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会议主办机构请去作报告、上课,介绍自己的“素读”经验。这时,人们才发现了另一个陈老师:在几百人上千人的大会场里,那个木讷、拘谨、自卑的陈琴不见了,立在台上的是一个声音响亮、滔滔不绝、激情洋溢的经典诵读“煽动者”!她又讲又诵又唱,经典诗文信手拈来,脱口而出,那份自信、那份热烈、那份激昂,把会场气氛渲染得热气腾腾。每当这时,我都忍不住感慨:要了解一个人,真的是不容易啊。谁能想到木讷少言的陈琴,会这么神采飞扬、魅力四射呢!曾经有几次,会议主办方邀请陈老师的同时也邀请了我

6、,并把我和她安排在一起讲座,弄得我心里颇有压力。因为我知道,只要陈老师释放开,那真的是超有感染力!一个读书人陈老师是真正的厚积薄发。几十年来,她一直“潜伏”在语文海洋的深处修炼自己,一旦浮出水面,自然如明月升空,光华四射。陈老师幼年父母双亡,是外婆把她抚养成人。童年的她,体弱多病,极少到学校上课。所幸外婆出身书香门第,文化素养极高,于是陈老师打下了同龄人少有的功底: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经典诗文背诵得滚瓜烂熟!这样的童子功,让陈老师对经典也有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痴迷:在家里做家务时、上班途中

7、、出差路上,但凡点滴空余时间,她都手不释卷,口中念念有词,渎得有滋有味。别人不解,她只是嘻嘻一笑,并不作答。她的爱好自然会迁移给学生。她带的班级,一、二年级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和《唐诗三百首》,三、四年级读《声律启蒙》《大学》《中庸》《论语》和唐诗宋词,五、六年级读《老子》《孟子》《飞鸟集》《古文观止》《沙与沫》和其他中外大部头的名著……尤其是她把在我国汉代就已广泛使用现在却已泯灭在历史云烟里的、只能在日本找到一点影子的“素读”法挖掘和开发出来,引入课堂,让学生们读得其乐融

8、融,欢欢喜喜。如今,在网上输入“素读”二字,“百度”一下,六万多个网页告诉我们:“素读”经典教学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课堂上复活了——这应该说是陈老师对语文界的贡献!陈老师的学生,饱读诗书,底蕴扎实。有一例可为证——2008年4月25日,我在广州开会,巧遇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一见面,吴教授就兴奋地告诉我:“我去华南师大听了一节课,很激动!讲课的老师叫陈琴。”我大感兴趣:“课怎么精彩?”“不是她讲得精彩,是她的学生精彩!她的那些学生,课堂上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争先恐后,弄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