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论文]

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论文]

ID:21759159

大小:1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论文]_第1页
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论文]_第2页
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论文]_第3页
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论文]_第4页
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以《母亲的恩情》为例谈“文包诗”的教学江苏海安县曲塘镇章郭小学(226661) 罗 娟[摘 要]“文包诗”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把古诗巧妙地融入充满情趣的故事之中。“文包诗”中的诗与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为了让“文包诗”的教学立体而高效,教师可进行“互文和解”的教学探索,扣住情感,突出朗读,让教学“文包诗”的课堂绽放高效的光彩。[关键词]文包诗 互文和解 高效[中图分

2、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67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走过了一条由“低效”到“有效”再到“高效”的探索之路。“文包诗”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古诗巧妙地融入充满情趣的故事之中,诗与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新课程推行以来,“文包诗”的教学也异彩纷呈,许多教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有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缺乏针对性、普适性、科学性。怎样找到一个抓

3、手,在有限的课时内,轻松引导学生寻幽探胜,让学生徜徉在诗歌和叙文的境界中,获得审美愉悦,提高鉴赏水平,让“文包诗”的教学立体而高效,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们便有了“互文和解”的教学构想。结合《母亲的恩情》一课,我谈谈我对建构“文包诗”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与思考。一、凸显体裁特点,诗文互照,情景同现对于诗歌,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提出,诗是不可解的;而朱自清先生在《师说》中提出,诗是可解的。我认为,“文包诗”这类课文,叙文与诗歌互为表里,融成一体。其中,诗作是核心,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这类课文的

4、教学,我觉得应以诗统文,以文解诗,把诗和文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紧密结合。在此,姑且称之为“互文和解”。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便努力体现这一特点。无论是诗中的关键词语,还是重点诗句,我都是通过启发使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建构意象,再通过吟诵表达诗歌的意蕴。1.由诗到文《游子吟》的前两句,相对来说,意思浅显一些。教学时,我先指名朗读,在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猜想这两句诗写了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找出文中与这两句诗意思有关的句子,扣住重点字词仔细品读:从“夜深了

5、”你读出了什么?哪个词又让你看到了“母亲缝补得仔细”?这“早点儿”里包含着什么?“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让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事半功倍地品读好诗中精炼的语句。2.由文到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游子吟》的最后一句。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这一环节的教学,我紧紧抓住第三自然段,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孟郊对母亲强烈的感激之情;通过角色转换,体会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感动;通过仿照练说,感悟游子与小草、母亲与太阳的相似之处,为重点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6、晖”的理解做好了情感铺垫;最后引导学生说说与这段话对应的诗句,并指导感情朗读。这样从文入手,充分发挥文为诗服务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好文、理解文,从而突破难点诗句的理解,努力实现古今美文在学生感知上的双赢。3.诗文互照《母亲的恩情》语言流畅,质朴生动,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人物的情感。课将结束时,我充分利用“文”的内容,通过教师诵读“文”进行渲染,学生诵读“诗”进行回应,“诗”“文”融为一体,最后再回到“诗”的意境,此时,已不单纯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更重要的价值是保持了诗歌的完整状态。这一

7、咏三叹的过程,丰富了学生对诗歌意蕴的体悟。二、扣住情感主线,以情动人,情贯全程“文包诗”,这类课文一般都意境纯美,感情真挚,《母亲的恩情》一文更是如此。教学时,我认为应以“情”为切入点,在课堂中努力创设情感氛围,实现情感与课文的高效共融。因时空相隔太遥远,加上诗人生活的时代、阅历等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生活经验等有着天壤之别,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可能缩短这份差距。叶圣陶先生指出:“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就同胡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的滋味,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这里的“体

8、会”,就是理解作品、欣赏意境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我抓住“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这一句,让学生用心体会。在朗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深情设问:“夜已经很深了,别人都在干什么?母亲缝了那么长时间,她的腰会怎样?眼睛又会怎样?”“她仅仅是在缝补衣裳吗?这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的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啊!”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中,在插上翅膀的想象中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感悟到了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