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1 (2)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1 (2)

ID:21761391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1 (2)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1 (2)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1 (2)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1 (2)_第4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1 (2)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1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初中数学知识的落实看着办公室黑板上写着的醒目的几个大字——“任何事情如果不从落实出发,无效劳动就不可避免”,我在自我反思。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题型甚至是原题目反反复复的讲很多遍,到考试的时候仍然是不会做,为什么有的知识点强调了很多遍还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收效却甚微。这种种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是没有落实。所以,今天,我就想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初中数学知识的落实”。第一个方面就是从课堂上谈起,第二个方面从课后的辅导谈起。一.努力构

2、建高效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地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又要把着眼点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去,让他们的多种感官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将学落到实处。要落实教的过程,要加强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强调教学"过程"的实在性,"过程"理念是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应成为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1讲课落实:讲课不赶进度,而是强调"知识一次到位"、"不吃夹生饭"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强调讲清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讲清概念及定理。如在讲《三角形的边》中"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点时,先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例,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走近道儿。甚至可以带他们走出课堂去实践,可以多提几种路线让学生去选择,然后在问他们为什么都选择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为什么它就是最佳选择?怎样说明?相信这种处理方式比我们在课堂上干巴巴讲效果要好得多。1.2训练落实:学生做题需要学生自己下功夫去反复的练习与体会。课堂训练,从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

4、惯,哪怕指导每一位后进生完成好一题,落实到生生会做。1.3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实在"的思维过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碰到学生请教题目的情况,而教师往往不当堂解题(尤其是一些难题),许多老师会把题目带回去,再给学生一个完善的答案。老师虽然后来讲解起来流畅,但是,其实这位教师失去了一个训练学生的良好机会。因为学生没有看到教师是如何起步的,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对学生的能力毫无长进的,碰到难题仍无法独立解答。教师应转变思想,让学生知道老师并不是神,解题中也会碰到许多困难,培养学生对学习数

5、学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应利用每一次机会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问题,变更问题,选择策略,变更策略,引入辅助问题,综合运用策略……边演示边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看到思维的进程。经长期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学会在学习开始时就分析学习问题的性质、特点,并有针对地选择适用的策略。2.落实教学方式备课时,我们经常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设计情景,怎样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而容易忽视学生本身,所谓的学情分析也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查了解。在《因式分解》一课中,开始教学时,考虑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

6、想通过直接给出定义,让学生去朗读和机械记忆,但这样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概括性和抽象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其本质含义,因此改变另一种方式呈现因式分解这个重要概念,引导学生将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作如下类比。(1)从学习因式分解的目的性上类比。学习分数时,为了约分与通分的需要,必须学会把一个整数分解因数。类似的,代数里学完了整式四则运算就开始学习分式,为了约分与通分,也必须学会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以引起学生学习的重视和求知心理。(2)从因式分解的形式上类比。把整数55因式分解是5×11,类似地,整式a2-b

7、2是a+b和a-b乘积的结果,因而多项式a2-b2因式分解为(a+b)(a-b),a+b、a-b都是a2-b2的因式。这样类比不仅使学生领会了因式分解的意义,且为因式分解的方法指明了思路(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变形)。(3)从因式分解的结果上类比。把一个整数分解为质因数幂的形式,如24=23·3类似地,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即分解后的因式必须是质因式。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类比,学生能认识到因式分解是数到式的发展过程,是特殊与一般的思维体现,因此产生对概念的迁移,正

8、确辨认出数、式分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因式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如何学的方法。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而教学相长。3.重视整体与个别教学,落实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