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

ID:21772467

大小:52.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_第1页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_第2页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_第3页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_第4页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预对策顾秀芹(昆山市中医医院输液室2153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061-03【摘要】目的分析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查找预防措施,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观察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只己确认输液反应的病例135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季节及个体差异等。结论注意药物配伍及输注速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加强输液观察,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把握好药品及输液器具的采购渠道及质量关等,才能够减少输液反应

2、的发生。【关键词】输液反应主要原因预防对策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任何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的总称。由于静脉输液只有高效、速效、可控制给药的特点,近年来静脉输液的数量在逐渐扩大,因而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时宥发生。轻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在38.5°C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重者高达40〜42°C以上,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甚至出现多脏器损害、呼吸循环袞竭而死亡。木文对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期间确认发生的输液反应135例进行临床分析,查找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统计木院门急诊输液室3年共输液58.16万例,发生输液反应135例,占总输液人数0.23‰,其中男79例,女56例,年龄2.2岁〜82岁。春、夏、秋、冬季分别发生28、72、23、12例,经应急处理后均未出现严重后果。1.2方法对己确认的135例输液反应患者,从药物、护理操作、输液器材质量、患者自身、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当时的讨论记录查找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2结果2.1药物因素(n=135)以上表格显示,输入中药如双黄连、苦喋子、丹参、热毒宁等出现输液反应的比例较西药明显增高;输入大量

4、液体、药物配伍不当或多种药物联合输注较输入少量液体、单一药物易发生输液反应。2.2季节因素(n=135)以上表格显示在夏季发生率较高,占55.34%,可能与气温高吋微生物生长快,药品及器材容易受污染及患者抵抗力下降有关。2.3患者自身因素(n=135)以上表格显示老年人与儿童患者易发生输液反应,可能是老年及儿童患者对致热原耐受力差,同吋发现体弱及高烧患者更易发生输液反应。2.4药物因素2.4.1热原叠加联合静脉给药吋,各药的热原迭加在一起,冇可能发生热原反应。发现同厂家同批号的液体、针剂及输液器具,艽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规定,但在无菌条件下操

5、作,将药物配伍后检查混合液细菌内毒素反应可为阳性,由此可知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迭加超过了阈值而致热原反应[1]。2.4.2微粒叠加微粒多为不能代谢的物质,可由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玻璃屑以及结晶体等组成[2]。虽然临床上药物在混合前不溶性微粒均符合规定,但由于药物本身的浓度、pH值等不同,混合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液体中不溶性微粒增加而超标。配伍药物种类越多,微粒叠加越明显,多种药物配伍不当造成微粒倍增[3]。特别是在中草药配制中的一些成分如色素、淀粉、鞣质、蛋白质等以胶态的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中药深入液体中吋,容易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使配

6、伍中不溶性微粒量明显增加[4]。此外如双黄连粉针剂颗粒等,在配制吋药物的稀释剂选择不当吋,可能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如中药与含奋离子成分的液体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颗粒[5]。溶解不完全也可成为不溶性颗粒。微粒的增加均可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2.4.3活菌污染因素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或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包装出现裂纹或瓶口松动、漏气而产生微生物污染,被细菌或真菌感染的液体进入人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更为严重的急性菌感染反应,严重的可患菌血症或败血症。菌污染反应虽然临床反应与热原反应相同,但是对人体损伤程度最为严重。2.4

7、.4稀释剂选择不当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提高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中草药制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2.4.5药物稳定性和PH值等因素有些药物因储存环境不当或放置吋间过长可发生分解、聚合而产生杂质。如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等盐类注射液储存过久会与玻璃瓶发生反应,可产生硅酸类的细微沉淀,引起输液反成。注射液的PH值和渗透压要求与血液接近,多种药物配伍后会相互作用引起PH值的改变,引起输液反

8、应。2.4.6药物的属性如喹诺酮类药物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奋些制剂如左氧氟沙星等注射吋间过长受光照影响,会出现理化性质的改变,如混浊等。2.5输液操作相关因素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