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前提

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前提

ID:21775414

大小:14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0

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前提_第1页
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前提_第2页
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前提_第3页
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前提_第4页
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前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前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前提教学目的: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理解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实践在唯物史观中体现为生产,应掌握全面生产理论及其意义。重点:唯物史观全面生产理论及其意义;难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1、“历唯”在“马哲”中的地位:国内外三种主要观点:一、推广应用说(斯大林体系);二、基础与核心说(大多数人赞同);[马克思生前的两大发现]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俞吾金)。2、如何看待“马哲”特别是“历唯”(1)实证主义立场——经济决定论、技术决定

2、论(资本、技术和理性霸权)。(2)人道主义立场——人本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3)实践论立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物道和人道,生产与生活的统一。3、历史唯物主义近年来的转向第一,“人的问题”的转向(从强调阶级到关注人的问题);时代原因:和平与发展时代,商品经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个体、阶级、类)。第二,“生活实践”的转向;政策原因:从巩固政权到建构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提出。第三、“世界历史”[全球化]转向。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历唯”建构的三个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人民性原则。一、社会是人类实践活动

3、的展开形式(把握社会的实践性原则)对社会本质的看法:唯心史观—英雄史观、神学史观、人道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实践史观、群众史观。社会、人、实践活动三者的“同构性”关系,体现为以下三个命题:1、人与实践的同构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人与社会的同构性——“剧中人”、“剧作者”;3、社会与实践同构性—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展开形式(对象性存在)总之,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发源地,它以浓缩的形式包含了全部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二、从人类主体地位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体性原则)什么是主体?人是怎样成为主体的?人是在实

4、践活动中确立为主体的。实践概念的结构分析:1、双重属性——物质性和精神性、形上和形下,肉与灵;2、双重维度——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3、双重旨趣——科学取向和价值取向、自在性和自由性;4、双向运动——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对象化、外化、物态化。也即主体的目的、愿望通过实践活动物化、凝聚在产品当中。客体主体化——人化、内在化,人态化。也即人创造的产品通过占有消费重新成为人类自身的一部分。结论:社会是人的社会[剧中人],人是社会中的人[剧作者]。三、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性原则)实践性——主体性——人民性三者的一

5、致性(抽象到具体)。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一、在历史观基本问题上的根本对立首先,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其次,如何看待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传统观点—唯物论角度;马克思—实践论的角度。社会存在:物质活动;社会意识:精神活动。二、在历史必然性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历史是否有必然性?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历史观均否认;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承认有历史必然性,但与自然规律不同。认为历史规律生成于人的自觉活动当

6、中。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