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版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版笔记整理

ID:21786028

大小:41.7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版笔记整理_第1页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版笔记整理_第2页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版笔记整理_第3页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版笔记整理_第4页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版笔记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版笔记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选择题)1、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时科学的社会服务和方法,二、社会工是一个专业和制度,社会工作时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职业性的助人活动社会服务分为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服务(社会组织)专业(格林伍德):理论体系,社会认可。专业权威、伦理守则。专业文化制度:具备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成为社会福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社会工作的性质:融价值、理论、实务为一体的多维系统。实务性、科学性、价值相关性、道德实践3、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角色,贝克把社会工作者角色分为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和合并服务角色服务对象:个体、群体、社区价值观

2、:核心是利他主义助人方法:专业的方法4、社会工作方法分类:直接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历史(选择题)时间、人物、意义、特点、什么队个案的影响,什么对社区的影响第一节:社会工作历史起源一。思想渊源1、古希腊、古罗马及希伯来时期的思想根源古罗马时期。人们之间的互助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社会责任观的强调,这种责任的意义在于富人帮助穷人是一种宗教责任希伯来时期:人们对正义的主张表现在公平享有财富的认识中,这种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传统起到重要影响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产生于公元1世纪,教义包含许多利他、奉献、爱人等博爱思想,

3、这种博爱思想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长生影响3、人道主义价值观时间: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强调人生而平等、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工业革命与社会救助的发展1、工业革命与社会变迁工业革命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同时带来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转变,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好人社会关系的确立。后果是产生大量的农民失业和众多贫民的产生2、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为应对贫困和其他社会问题,颁布济贫法。意义: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成人政府有对社会中无助的人进行j救助的责任,并建立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和急救工作方法(济贫法)奠定了政府主

4、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础和方式,为社会工作者的发展打下基础:分区救济,救济工作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对救助对象的分类,政府责任、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一个合法性的前提,是社会工作的开端3、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开创了现代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规划行政工作的先河,它的基本理念和想法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社会工作制度和方法1788年不希教授创立汉堡制,为应对大量的贫民问题1852年,对汉堡制的参照和修改,创立了爱尔伯福制,特点:赈济员的身份是自愿者,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为荣誉职务4、民间宗教慈善活动队社会工作的贡献慈善组织会社:各个宗教慈善组织组成的联盟,最早产生于英国慈善组织有一个明

5、确的目标,即要使英国尤其是在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发挥合里的作用,慈善组织的实践直接影响了后来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首先慈善组织强调科学的工作方法,其次慈善组织也促进个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问题进行协调合作睦邻组织运动维多利亚时代意义:强调以社区实际需要入手,以促进社会福利为目的,强调救济工作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也注重精神上的需要,在个案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工作,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方法积累经验三、工业革命和社会立法对社会工作的贡献1、德国的社会保障俾斯麦为缓解社会矛盾设置的劳工保险及疾病保险制度,成为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2、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韦伯夫妇主张社会福利与个人责任并重并强调强

6、制性原则,特点是预防的架构。贝弗里奇报告,建立一个完整的的社会福利制度3、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危机罗斯福建立联邦救济的各项措施加强民众需要一个全国性计划的观念,1953年《社会保障法案》确立了美国的永久性的立法和制度四、福利国家思想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节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于发展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加紧工业化时期,西方社会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解体、低安全感,社会需要主要有现代社会工作行政的建立于发展;二是1877年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美国的成立;三是美国睦邻运动的兴起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是1917年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专业

7、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1、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的服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社会工作专业的自觉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注重回应世界变迁的专业社会工作:经济大萧条和二战后的个人服务等3、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整合性社会工作的发展二、社会工作的培训与正规教育20世纪40年代后社会工作教育内容主要个案工作小组和社区,这个时期教育的特点是从补救和治疗到预防和发展到50年达,贝姆社会工作训练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个人或社会的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