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

ID:2179300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_第1页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_第2页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_第3页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_第4页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儒家十分崇尚和重视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层次,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什么是“中庸”?朱熹在解释《中庸》的篇名时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1]他还引用程颐的话说:“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2]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应该是在平常生活中处处遵循的道理,也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总之,“中庸”的

2、实质就是讲求事情的合理与适度,要求人们用理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使之既无过度,又无不及,始终保持适中的状态。由此可见,中庸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在哲理,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折中主义。    将中庸之道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孔子说:“过犹不及。”[3]过和不及都会破坏管理效果,因为管理的目的就是力求使人与物等管理对象处于合理与适度的运作状态,发挥出最佳效益。《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之道就是让管理者排除个人情感、好恶偏向,秉持理性的、现实主义的

3、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观念,客观地分析和把握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变化,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择其中者而行之,做到既无过分,又无不足,既不冒进,又不保守,而是恰如其分。掌握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企业营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中庸之道并不是与儒家其他思想内容相隔离的独立观念,而是渗透在其他思想中,与它们结合,在儒家人生修养论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发挥方法论的作用。中庸之道的方法论,孔子称之为“中行”,《中庸》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所谓“执两用中”之道。应用在企业经营中,“中行”或“执两用中”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方法,而是渗透到管理活

4、动的各个方面,在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发挥指导作用的一种理念。    例如,在一个公司中,如果纪律严苛,制定规章制度不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而使他们难以执行,只是以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的条条框框约束他们,就必然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与管理者感情冷淡疏远,不会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但假若管理者只讲人情不讲原则,面慈心软,对公司中的不良习气和行为一味姑息迁就,而不加以果断的惩罚和处理,虽然可以使上下级关系比较融洽,但容易纵容少数懒惰、奸猾之徒,导致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必然导致管理失败。只有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配合,在以真诚的感情感化、团结大多

5、数员工的同时,以合理的明确的制度、纪律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适中地处理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才能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要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因为有才无德必致乱,而有德无才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只有恰如其分地匹配,才是用人的理想标准。同时,对人才的能力不要求全责备,关键是要发挥人之长处,容忍并帮助其改正缺点和不足,在这一点上也要坚持适中的原则。    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管理创新活动是重要一环。如何运用中庸之道呢?保守苟安、不思进取,在市场竞争中就会落后并处于劣势地位。但急躁冒进、盲目标新立异,企图一步

6、到位,则面临巨大风险。只有进中求稳,稳中有进,把企业发展前进的步伐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才会取得良好的创新效果。    又如,经营企业,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固然是不道德的,然而,儒家并不要求企业家完全舍利取义,而是讲求经商义利合一,使义与利相得益彰,将企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地协调统一起来。    由以上例证可以看出,中庸之道实际上讲求的是处理事情要和谐适度,要求企业家在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时,避免极端,使领导工作的运转始终处于一种适中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中的积极因素,并避免消极因素向不利的方面转化。中庸之

7、道是儒家文化追求和谐原则的体现,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而取得管理的整合效应。    此外,《中庸》提出:“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也。”这句话明确提出了“时”与“中”的关系,指出了“中”是随时而中,因时而中,是根据时机的变化,灵活地、适度地处理问题,而不是不分场合、不讲条件的随意折中。随着时机和场合的变化,怎样做才算恰当、适中,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执著于一个凝固不变的“中”,就变成了走极端,失去了“中”的意义。儒家的这种“时中”思想对现代管理深具启发意义,它提示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适时地

8、调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使企业的运转时时保持在和谐适中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儒家认为,中庸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时时处“中”是一种很难做到的原则和标准,所以孔子叹道:“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4]其意思是说,“中庸”可谓达到极致了,老百姓已经很久不能坚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