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从本原论到认识论到主体论发展

哲学从本原论到认识论到主体论发展

ID:21793414

大小:4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4

哲学从本原论到认识论到主体论发展_第1页
哲学从本原论到认识论到主体论发展_第2页
哲学从本原论到认识论到主体论发展_第3页
哲学从本原论到认识论到主体论发展_第4页
哲学从本原论到认识论到主体论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从本原论到认识论到主体论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哲学从本原论到认识论到主体论的发展发布时间:2010-07-01 文章来源:投稿文章作者:叶晓锜哲学史从本原论开始。例如,在中国有万物本原于“道”、“易”、“阴阳”、“五行”、“理”等等的本原观念;在西方有万物本原于“物质”、“元素”、“变化”、“数”、“共相”、“感觉”、“绝对理念”等等的本原观念;在宗教那里我们又看到,万物本原于“上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本原论的基本特点是:1、认为万事万物,或者说整个世界,都来自于一种本原的构造。这种本原是世界的终极所在,它规范和支配着一切事物的生成、发

2、展、消亡,既是世界的开始,又是世界的归宿和价值意义的所在。世界的存在就是本原的运行、本原的展开、本原的规范、本原的建构、本原的显现,以及本原的回归。2、认为本原是自我的绝对,它只是“我是我所是”。它创造世界和世界的一切,而没有自身的创造和由来,也没有自身的因果关系。正如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一切,万事万物都可以从上帝那里找到自己的身世和由来,而上帝是没有自己的身世和由来的。3、认为本原在一切事物中。它没有自身个体的直观方式,而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支配和建构来显示自己。本原与事物的关系是共相与殊相的关系,本质和现

3、象的关系。共相和本质是永恒的和不变的,殊相和现象是暂时的和变易的。在黑格尔那里,永恒是本原(理念)的逻辑所在,而变易则是事物(概念)的逻辑所在。本原论的困难在于:1、本原没有自身的由来,也没有自身方式的直观,因而它有着莫衷一样的解释,既可以有物质方式的解释,也可以有精神方式的解释,又可以有非物质和非精神方式的解释。而各种各样的本原方式的自我解释,都因无法直观而获得最终绝对的终极证明和确立。2、它无法说明,种种物质的、精神的或非物质和非精神的本原是怎么和怎么能够建构万事万物的?一是怎么和怎么能够生成多的?以及为

4、什么它不能自我直现,而要通过建构万事万物来显现自己?也就是说,共相和本质为何不能直接呈现而要通过殊相和现象来显现?以及由此派生的种种问题。本原论给予人类思想的重要影响是:1、它给予了世界一个创立的本原观念。并以这种生成的本原观念,使人们确立了这样的一个事理:即,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来自一个同一的本原创立。2、它给予了世界一个绝对的终极观念。即我们的世界有一个终极所在,它终极地、绝对地决定着世界的运行,是一切事物和整个世界的价值和意义所在。3、它给予了世界一个总体的统一观念。在这种终极本原的大统中,人们将世界万事万

5、物理解和整列为了一种统一的建构、统一的运行和统一的总体。现在,我们来考察,人类思想中的本原观念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它的本原所在?我们究竟怎样来看待和理解种种本原之说呢?首先,人类面对各不相同的事物和事物的运行,为何会认为在它们的背后有一个同一本原,以及是由这个同一本原所建构的呢?而这个同一本原既没有它的直观方式可经验,又没有它的终极确定可断定。你可以把本原称之为老子的“道”、《易经》的“阴阳”、朱熹的“理”,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毕达哥拉斯的“数”、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或者干

6、脆把它称之为“上帝”,等等。由此看来,本原既不是一种直观之物,又不是一种绝对之物,它只是一种抽象的观念之物,这种抽象的观念之物是怎么生成的呢?或者说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在人类的意识中生成,并为人类的意识所深信不疑的呢?这就关系到了人类的意识方式,关系到了人类概念意识方式的逻辑特性。人类的意识有其特别的构造。人类意识是反应意识、知性意识和概念意识的综合构造,在这种综合构造中,其基础的底层是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其主导的上层是概念意识的。在基础底层的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中,人类的意识活动和其他生物的、动物的生命意识活动一

7、样,生成着种种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样式。而在主导上层的概念意识中,人类的意识活动则生成着其他生物和动物所没有的共性的、抽象的和逻辑的事物样式。概念意识生成于概念造就。什么是概念呢?概念是如何生成的呢?概念是一种抽象和概括的观念建构,它源自于符号的制作、符号的定义和符号的嬗变。概念在符号的嬗变中传承了符号方式的抽象和概括,进而把符号方式的抽象和概括嬗变为了概念方式的抽象和概括。抽象和概括建立在共性集合基础上。当我们用一个符号去记号、指代和名称一种对象时,就有着一种共性集合的抽象和概括。如,当我们用“牛”这

8、个文字符号去记号、指代和名称一切被称之为“牛”的所有对象时,这个“牛”就是一种共性集合的抽象和概括。这种共性集合的抽象和概括,又会进一步以概念符号为对象,进行共性集合递升的抽象和概括,生成不同逻辑阶乘的概念符号。例如,以“牛”、“马”、“羊”、“狮”、“虎”、“豹”等个别逻辑阶乘的概念符号为对象,进行从个体到特殊的共性集合递升的抽象和概括,生成“动物”这个特殊逻辑阶乘的概念符号。这样,概念符号的共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