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论文]

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论文]

ID:21794821

大小:1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论文]_第1页
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论文]_第2页
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论文]_第3页
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论文]_第4页
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莫国夫“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学生厌学、效益低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我们往往过于夸大课堂的教育工具性功能,纯粹为获取知识而教,甚至使教学沦为考试升学的工具,忘记了课堂是学生一段重要的生命旅程,是不可复制的童年生活。正如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思·范梅楠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所说:“教育不只是奔向目的的手段,它在操作中找到了自身的意义。”忽略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课堂中的童年就被“风干”了。笔者认为,打造小学语文新课堂,首先要寻找课堂的精神基座和灵魂。游戏精神是个不错的选择。荷兰

2、哲学家胡伊青加说:人具有游戏的本质,人是“游戏的人”。“游戏的真正主人,并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游戏也就是具有魅力的吸引游戏者的东西,就是使游戏者卷入到游戏中去的东西,就是在游戏中赢得游戏者的东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审美的基本方式就是游戏。好的教学应具有一些的游戏特质:它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支配”教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共同为教学本身所吸引、所诱惑,从中感受学习乐趣的过程。怀特海的过程理论也认为,无论是什么具体的学习或者宏大的教育计划,都将遵循“浪漫一精确一综合”这个无限重复链接的循环。小学处于浪漫阶段。自由、感性、整体、

3、灵动等与浪漫有关的词语,其实就是游戏精神的实质。小学语文课堂适度渗透游戏精神,是完全符合学理的。游戏精神观照下的语文新课堂,须关注以下几个维度:一、儿童视角童年,应当是思考小学教育的原点。语文教育不能演变成记忆教育、考试教育、作秀教育。否则,学生便越学越难,越学越厌。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他还有一句名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在游戏中,参与者总是全身心地投入。传统教学论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在游戏精神视野里,课

4、堂中的师生都应当是平等的参与者。基于这样的认识,游戏精神观照下的语文新课堂,首先要去除急功近利的遮蔽,让课堂顺应学生的发展节律。我们经常见到老师为了教学顺利进行,回避真实的学习矛盾,让课堂成为小部分优生的天下。笔者多次组织作“关于课堂提问分布”的课堂观察。一堂公开课,优等生的课堂单独表现机会占所有学生的80010以上,后进生则成了被边缘化的“配角”。这显然不符合教育的本质。同样在公开课现场,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课堂艺术“高超”的教师,为了展现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有效性,先选择一位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读,教师指导后再选择一位水平较高的学生读,或

5、者索性请班中的“朗读大王”来读,最后请全班像“朗读大王”那样读。不能完全否定这样安排的教学效果,但毫无疑问,这种策略考虑更多的是舞台效果,是为了博得听课老师的认可,而不是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不然就不会出现课上完了,仍有学生连课文都无法读通顺的怪现象。公开课受功利遮蔽的另一个表现,则是课时意识问题。为了更好地煽情,展现更好的舞台效果,教师往往会忽视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规律。对文本“斩头去尾留中段”是普遍做法。一位老师和我聊起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区分时说:公开课如电影,大容量、节奏紧凑、精华集中、大成本;常态课则如电视剧,平常一点、成本低一点

6、。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无论何种教学,都应因学生而存在。如果说教学就是一场严肃的游戏,那么学生必定是主人,教师应当归位于“平等中的首席”。任何抱有作秀企图的课堂里,都不会有真正的游戏精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往往沦为教师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游戏是游戏者的游戏,课堂是学习者的课堂。游戏的参与者就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过程中,他人只能是旁观者,不可能代替游戏者进行游戏。同样,课堂教学中的观课者一样是局外之人。一味取悦听课者的行为,其实都是对教育精神的践踏。一、走向愉悦一位动物学家将动物行为分为两类:接近与回避。我们会本能地接近快乐的事,回避有

7、可能带来痛苦或不愉快的事。愉快像胶水,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吸引我们朝向我们喜欢的方向。小语课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愉悦感。然而现状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布置大量书面作业,甚至置国家有关规定于不顾。学生很少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接下来的本能反应就是“回避”。教学活动与一般游戏不同,它有鲜明的目标性。但高明的教学活动,学习的目的往往不易被察觉。学习完成,目标也自然达成。目标越隐秘,教学效果往往也越好。这就是蕴含游戏精神的课堂的魅力。它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快乐、愉悦。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积累词汇,叫大家背成语词典。开始学生觉得新

8、鲜,但过一段时间就感到乏味。这些强迫自己记下来的成语因为缺乏联系和运用,最后成为消极词汇。后来教师改为课前三分钟接龙比赛,效果大为改善。学习被注入了游戏元素,自然也就事半功倍。再如教学《春雨的色彩》,课进行到一半,教师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