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习英语热潮的成因分析

我国学习英语热潮的成因分析

ID:21795033

大小:57.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我国学习英语热潮的成因分析_第1页
我国学习英语热潮的成因分析_第2页
我国学习英语热潮的成因分析_第3页
我国学习英语热潮的成因分析_第4页
我国学习英语热潮的成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学习英语热潮的成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学习英语热潮的成因分析【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学习热潮成为一种独特的现象。本文对国人学习英语的深层次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大原因。【关键词】英语英语学习成因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己经成为世界语言,并成为世界市场的战略资源。在产业升级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学习英语本身是被肯定的。然而,国人为何如此热衷英语,仅仅是因为英语是国际语言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促成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呢?本文认为,学习英语之所以成为热潮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一、语言帝国主义__准殖民主义与国际网络兴起的影响自从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力大增并开始在各地“宣扬国威”,相较之下,亚洲诸国是如此的积弱不振,为

2、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富强,几乎各国政府派员到国外学习,好让自己的国家也变成如此的强盛,而当时的中国更是如此。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跃升为世界大国,英语也随之升级,战争期间的英语广播宣传成了自由的象征,战后更为了拓展美国的影响力而发展英语教学,向各国输出语言文化,进而达到文化收编的目地。最近几年,网络的兴起,更助长美国以英语为工具的文化霸权的传播,就我国而言,根据网络评量机构NetValue(2012/04/19)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家庭连线上网普及率达32.3%,且随着网络普及率的增加,英语传播的趋势也是会有增无减。最常见的当然就是每一个网页的网址__都是完全由英语组成,再

3、者,大多数的应用软体程式都来自国外,可想英语的学习风潮,其来有源。二、社会心理的影响时尚流行与崇尚外来文化的心态欧美文化的学习风潮及英语被英语资本主义国家包装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各种形式被贩卖时,我国也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职场上,英语是晋升的利器。此外,对许多英语不佳或以前对英语没兴趣的成人而言,在我国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他们也同样面临要与国外公司交流,因为工作上的需要,他们也必须再学习英语。父母望子(女)成龙(凤)的心态有了新的形貌:学英语的孩子不会变坏,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小孩子会回答:“爸妈要我学,我就去学了”。高中的学生会说:“因为

4、英语是必考科目”。大学生会讲:“课本都是用英语原文,不会英语不行”社会人士的说法比较多,但不外乎都是“工作需要”,“出国旅行要用”等。而大家都非常强调一点,那就是“英语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学好英语不可!”三、媒体的影响文化全球化所受媒体的影响很大,而英语是媒体使用的最强势语言,随着好莱坞电影大行其道(不胜枚举),美国电视影集不断引进(例如X档案),西洋流行音乐的风行,都暗示了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到处充斥着英语的社会,各类报刊杂志(像最有名的空中英语和ChinaPost),新闻媒体(如CNN),莫不在含辛茹苦地教大家说英语,说英语已然成为了所谓的全民运动。在报纸上,天天都可以找

5、到教大家说一句英语的专栏,还有不定期的专栏介绍有关于生活化的英语,学英语,听英语的方法。在书店的杂志架上,更是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英语学习杂志,有入门者用的大家说英语,难度高一点的TimeExpress,你甚至到处可以买一本Newsweek和Time。英语已经完全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你就算不想学,每天还是会不停地有机会接触到他们。四、国家需求与国际交流的教育政策国际交流与旅游的趋势偏用英语的趋势尤为明显,英语在国际交流方面,已经成为已成为一种掌控的工具媒介。同时英语是获取世界上大量知识的媒介,英语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中习得高深学问的普遍工具。故我国为求国际间的立足,在国家政策的

6、需求下,在结构上也认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提供国家资源创造学习诱因,并以各种法规将其制度化,以积极推动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学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也因此国内也就很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而近几年来,政府要使我国成为“亚太运营中心”,需要更多的英语人才,因此,学习英语似乎就变成了全民必须要做的事。而当教育部鼓励从小就开始英语教学时,这样的英语学习气氛就更加沸腾了。英语已经成为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的工具,我国英语学习热潮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正视这些因素的同时,更应该从这些因素中挖掘英语学习的本质作用,即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培育自身的英语素养,提升自身的英

7、语素质,由此加强自身英语的运用能力,这才是学习英语热潮应该出现的结果。参考文献:[1]郝珊.论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张峰,陈慧.浅析大学中重英语而轻汉语的现象[J]•考试周刊.2007(12)[2]孟繁禾,曹海荣.对全民英语“热”的“冷,,思考[J].新校园(下旬刊).2010(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