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

颌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

ID:21800311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颌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_第1页
颌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_第2页
颌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_第3页
颌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_第4页
颌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颌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颂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在交通事故、坠落、体育比赛等意外事故中经常发生颌面部撞击性损伤,Sastry等[1]对87174例创伤患者进行调查,颌面部创伤的发生率占到34%o颌面部结构复杂,颌面创伤往往造成患者咬合功能障碍、颅颌面畸形以及继发性心理创伤。因此,颌面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颌面外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1.颌面部撞击损伤流行病学:Tanaka等[2]将领面部创伤分为7大类:坠落伤、非坠落碰撞伤、斗殴或暴力伤、交通事故伤、运动伤、工伤及其他伤。薄斌等[3]的研究表明,97%的颌面创伤由钝性撞击造成,而非钝性撞击性损伤只占3%。交通事故是颌面创伤的首要原因,并且也是

2、造成重型颌面损伤及合并全身多处损伤的第一原因[1-4]。颌面创伤以男性居多,发迗国家男女比例为:1[5],国内资料可达到6:1[3]。青年人是颌面创伤的好发群体,Sastry等[1]报告%的患者年齡分布在15〜39岁,其次为儿童(<15岁)°/。、成人(40〜54岁)%、老人%。多发骨折是颌面创伤的一个显著特点,多发性骨折的发生率是单发性骨折的倍,人均骨折部位处,下颌骨最多,其次为颧骨和上领骨[3]。Trudy参照简明损伤定级法调查表明: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轻型占%,中型占%,重型占%,严重型(AIS4)占%;而颌面骨折AIS1占%,AIS2占%,AIS3占%,AIS4占%[6]。9

3、0%的面中部骨折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眼损伤[7],颌面部骨折合并颅骨骨折的发生率为%[8],合并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为%[9],合并颈椎骨折的发生率为%[10]。%的患者伴有严重的出血,需及时行鼻腔填塞和骨折复位[11]。颅脑损伤是颌面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12]。2.颌面部撞击损伤防护:颌面部撞击伤在交通事故中发生率较高,西方发达国家自5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的交通防护研究[13—18]。在对抗性体育运动中也经常发生领面部撞击损伤,Flanders和Bhat[17]报告在篮球比赛中不戴护齿的运动员发生口唇软组织和牙齿损伤的危险性是佩戴护齿运动员的倍,而在对抗性较强的美式撖榄球比赛中,颌

4、面损伤的发生率不及篮球比赛的50%,这是由于前一种比赛强制性要求佩戴头盔和护齿。佩戴护齿可以对颌面软组织和牙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Flanders建议运动员在对抗性体育比赛中应佩戴护齿,并详细介绍了几种护齿及其使用方法[18]。3.颌面部撞击损伤诊断治疗:颌面部撞击损伤往往累及多处解剖结构,对于复杂的颅颌面骨折患者运用三维CT重建技术可立体、全面、精细地再现损伤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地设计手术方案。治疗应遵循先全身后局部的原则,在处理颅脑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处理颌面部损伤。颌面部损伤应早期清创缝合,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应纠正面部畸形,恢复咬合功

5、能,对骨折部位进行功能性解剖复位、内固定[19]。理想的固定应是骨折愈合后期的无应力遮挡,研制生物可吸收夹板和螺钉并应用于临床是今后发展的方向[20]。颌面部严重的撞击损伤常常由于合并颅脑损伤而失去了骨折早期治疗的时机,造成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面部畸形,给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生活质量降低。采用正颌外科技术颅面外科技术和坚固内固定技术可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21]。手术的关键要恢复鼻额支柱、颧牙槽支柱、翼上领支柱的高度及颧弓、鼻弓、上、下牙槽弓的突度,这对术后恢复面容的纵向、横向及突度至关重要,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技术标准[21]。2.颌面部撞击损伤生物力学:颌面部撞击损伤生物力学

6、的研究内容包括:观察不同致伤条件下颌面部的动力响应特点,探讨撞击作用机制、撞击参数-动力响应-伤情之间的量效关系,筛选影响伤情的重要物理参数,确定颌面部各组织的损伤阈值,寻找能减小撞击物传递给机体的能量或应力的新型防护材料和防护结构,研制可靠的对应于颌面部模拟结构的测试装置和计算机模型,以便能够对防护材料和防护结构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精确的估价。(1)撞击损伤机理:机体组织和结构内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力-应变,当形变超过了机体的极限强度则造成损伤。Huelke和Harger[22]应用应变敏感漆涂层法和高速摄影机瞬时连续记录下颌骨在撞击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形式和骨折发生过程,证明额

7、部受撞击时骨折起始于着力点对侧,张应力是骨折发生的主要机制。LeFort对人尸体头颅面中部区域进行正面撞击试验,表明张应力是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骨缝是面中部整体结构的薄弱环节,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分离,从而创立了LeFort骨折分类系统。在LeFortl型上领颧弓横断骨折中,剪应力也是成因之一。SchnEider[23]对猪面眶部进行撞击实验,表明眶底骨折是由于撞击作用造成眶内容压力增高传递至薄弱的眶底骨板所致,而非撞击力直接作用造成。周振平等[24]对外力作用下鼻额筛眶复合体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