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论文]

ID:21809991

大小:17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4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论文]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论文]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论文]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论文]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先罗良建小学语文是儿童学习的出发点。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里,我们更多谈到的是专业的语文,论及儿童的语文少,感悟教材内容的多,感受儿童生活的少。一句话,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发现儿童。一、倡导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儿童的发现,本身就是人类不断进步的表现。在欧洲,17世纪才出现“童年”的说法;在日本,“将儿童视作大人靠不住的缩影的看法”一直占支配地位,再到近代,其儿童观才深化为“具有与大人不同的特性而生活着的社会存在”。在我国,教育传统中也缺少“儿童”“儿童本位”这样的元素,直到“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出要以

2、儿童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被认为开肩了中国的“儿童的发现”。后来,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践行和创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陈鹤琴先生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活教育、,随着儿童心理学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儿童的发现”在高等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领域逐渐深入。十年来,在基础教育里,一些专家和名师也在呼吁儿童立场和践行儿童语文,如周一贯先生、成尚荣先生、吴勇老师、潘文彬老师、张康桥老师、李吉林老师,等等。但是,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和“儿童的发现”还远远没有成为老师们的自觉,在区域或更大范围内更是缺少实践和系统的深入、语文课堂,儿童更多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坐在教师对面的那个人

3、”。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说:“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本身义必须适合儿童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由此看来,儿童是需要尊重的,也是需要引导的,儿童的教育因此需要儿童视野。儿童视野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视野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表现为带上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关注,快乐儿童的快乐,幸福儿童的幸福。”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儿童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尊重儿童文化,通过儿童的眼光和儿童的思维,观察、理解和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生活世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习得最基本的能力,学得最基础的知识,在儿童的经验

4、里进行快乐、幸福的语文生活。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蹲下去和儿童对话”的语文,而非站着和儿童对话,更非跪下去和儿童对话;儿童的语文不需要拔高和玄乎,也不需要矮化和窄化,儿童的语文需要的是儿童对语文的“自我救赎”,儿童的语文应该是属于儿童且专属于儿童的“语文梦”!构建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其意义在于既尊重儿童本位,把儿童作为教育发展的主体,又尊重教师作用,把教师作为现实教育活动自觉的主持者,避免“儿童中心”或“教师中心”空洞的争执,追求直指对儿童文化和语文本质的漫溯。二、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诉求本者,根也,根本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小学语文教学之本在哪

5、里?我们认为,在儿童,也在语言文字,更在以儿童为起点的生活之中。儿童学习语文,儿童、语文、生活三者一脉,缺一不可。因此,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关照“三本”:儿童本体、语文本色和生活本源,体现语文教学“三味”,即儿童味、语文味、地方味,这是构建儿童视野下的小学“三味”语文教学的根本诉求。1.儿童本体,突显儿童味。儿童,值得敬畏!越是和儿童深入接触,你越会发现,儿童真是太能干、太了不起!儿童时时会让你惊讶!儿童勇敢、纯粹、率性、真诚、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善于发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而通常,成人总是以为儿童什么都不懂,幼稚、淘气、不可理喻。实际上,儿童虽然幼小,但他们同样有自己的认

6、知、经验甚至智慧。成人看到的,儿童未必看不到;儿童听到的,成人未必听得到。成人习惯用成人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对待儿童,而容易忽略儿童的感受和体验,以致成人自认为是正确的,儿童却不喜欢,不愿意去做。所以,儿童的教育,必须把儿童作为本体。上世纪90年代,“儿童中心”从西方进入我国,喊得震天响,后来却因为极端而被淹没在传统教育的惯性之中。同样,儿童本体不能贴标签,不能走极端。要让儿童成为语文学习的本体,就得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中文专业毕业的语文教师,需要学习儿童的有关理论,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和最新的认知心理学知识,借鉴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些新理论,指导我们的教

7、学。尽管学术界有些争论,但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是一致的。基于对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有借鉴价值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我们认为有以下三个学术认识:第一是对儿童独特的情感和独特的想象的认识。儿童的情感具有独特性。首先,儿童外部表现带有爆发、直接、随意的性质。情感爆发迅速而鲜明,小事也同样迅速,常破涕为笑。其次,儿童的情感有发展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少年不识愁滋味”,即便孤苦也不乏激情的渴望,即便痛苦也不乏新奇的发现(新奇感强);一方面又“假老练”,病态模仿成人的冷漠,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