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探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ID:2181216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探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_第1页
探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_第2页
探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_第3页
探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_第4页
探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文章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次出发,分析社会支持、养老模式和社会参与度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所起的影响作用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我们应该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次实现共同合作,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养老模式;社会参与度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寿命延长,老龄化问题也不断加剧。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按照联合国的标准,

2、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便表示该地区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已经凸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子女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繁荣,由此可知,老年人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认知性评价和情感性评价。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从总体上对个人生活满意程度做出的判断;后者包括积极情感(兴奋、满足等)和消极情感(紧张、痛苦等)(袁云,2010)。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水

3、平的重要预测源,我们可以通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来大致推测其心理健康程度。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若干因素会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比如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来源、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配偶状况、月收入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其中有些因素很难被人为地大幅度改善,如性别、文化程度等;另一些因素则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加以改善,进而可以利用它们来帮助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将探讨那些可以被人为干预的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如社会支持、养老模式和社会参与积极性等。  二、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因素和干预因素(鲍谧清,阮海莹,201

4、4)。社会支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客观支持,包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服务,它与主体感受相对立;另一种是主观支持,是主体体验到的情感支持,包括感受到被他人尊重、理解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满意度,与主观感受紧密相关(吴捷,2008)。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无论是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还是对支持的利用程度,都会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及作用(鲍谧清,阮海莹,2014)。  社??支持在老年人的生活中要首先表现为老年人的生活有基本保障,在生活有保障之后,社会支持还体现在社区的关怀解决生活问题时能够获得的社会帮助以及社会对老人的尊重与体谅等

5、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养老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高龄津贴制度和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丁建定,2014)。社区也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功能多样、形式丰富的社区服务,比如娱乐健身活动、医疗保健服务,而且这些服务无论在服务质量方面还是在服务队伍建设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研究者采用两种模型解释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主效果模型和缓冲器模型(吴捷,2008)。社会支持的主效果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裨益作用,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必然导致个体健康状态的提升。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仅仅在应激条件下对身心健康起作用,作为缓

6、冲器的社会支持缓冲了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可维持个体的正常身心健康水平(吴捷,2008)。由此可见,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缓冲心理压力,来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减少消极的情绪体验。此外,老年人还会将社会支持视为自我价值的体现,认为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持是因为自己年轻时对国家、工作和家庭做出的贡献,因此社会支持还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提高他们生活的活力与动力。  三、养老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家庭养老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指以养老机构为主导,为老年人

7、提供日常照顾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指政府和社会依托社区,以社区为单位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刘丽,钟宁,2015)。  家庭养老可以提供较多的亲子支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但是随着生活压力加大,子女照顾陪伴父母的时间减少,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机构养老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看护,但是由于离开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养老机构,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将会减少,老年人会失去家庭归属感,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居家养老可以使老年人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中安享晚年,既可以利用丰富的社区养老资源,

8、享受更加专业的服务,又可以保证老人和子女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维持和促进老年人的积极情感,提高主观幸福感。  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