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

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

ID:21814120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_第1页
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_第2页
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_第3页
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_第4页
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基于积件的整合模式初探成都高新实验中学徐波【内容】:以多媒体和X络为代表确当代信息技术强烈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再将它以单纯的技术手段看待,而应着力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起来,发挥其优越性,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克服其弊端,不把计算机多媒体搞成电子黑板的工具,尝试制作积件型课件与数学教学整合,满足充分发挥CAI教学上风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积件整合模式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职员鉴戒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

2、1998年6月开始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并将其列进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热。课程整合与校校通、信息技术必修课、X络教育一样都成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门和焦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它涉及到我国教育领域内很多

3、复杂的深层次的题目。由于难以摆脱我国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约束和限制,无论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是课程整合,都会困难重重,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预计还将停留在观摩课、公然课的实验探索阶段,两张皮的题目仍将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将参与到课程整合的实验中往,课程整合也将对我国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影响,与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相呼应,也将会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或突破口。课程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解决两张皮的题目。要求在各门

4、课程的学习中,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进步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公道选择有效的技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和综合,学习相应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对教师则要求,除了自己运用技术外,还要指导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运用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LearnaboutIT)。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LearnfromIT)。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

5、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LearnwithIT)。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终极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的形式下,我们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课件。但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和

6、丰富的教学经验设计开发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众所周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我国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地区、学校、社会环境、师资素质与个性、学生对象等因素各不相同,因而同一课件很难被不同教师应用于各自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即使是参与课件开发的教师本人,随着时过境迁,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也需要调整课件以适应新的情况。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熟悉活动,师生都是活动的主体、熟悉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精华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由于课件固化了教学的内容和策略、甚至固化了知识表达呈现的方式和顺序,代替了教师对该内

7、容的教,模式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学(这正是设计者的初衷),因而排斥了师生的相互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自然会受到教师的排斥。有时,教师看中了课件的某个片断,如先容某段知识的动画、插图、史料,但由于课件是不可重组的整体,必须从头到尾运行,结果是得不偿失,这是教师所不能接受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的运用、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临堂应变与师生交流等,本应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观能动的创造天地,却被课件在事先的教学设计中确定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实践证实,这种第一代教学软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学校课

8、堂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从课件思想向一种更灵活的、适应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情境的方向发展。1997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发表的《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