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论文]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论文]

ID:21815713

大小:1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论文]_第1页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论文]_第2页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论文]_第3页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论文]_第4页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唐绍龙有幸聆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后,我和所有人一样感慨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号角一同加进“改革”的队伍中,为小学语文寻回最本真的自我,去掉浓妆艳抹,指向本体性教学,让语文成为语文,因为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一、我们很努力,还将继续努力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批评由来已久,特别是初中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师甚是不满,什么东西都怪小学教师没教好。而家长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却是“万能型”的。而应试教育的压力就像一个重重的壳,总让我们举步维艰,有许多教师自嘲说:“我们不是乌龟

2、,就像王八。”常听到一些领导和所谓的专家在台上夸夸其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学生的认知差异,学生的个性不同,如果学生自己不努力,家长不配合,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孩子,谁有能力教好每个孩子?更何况谁不想自己培养的孩子都是能人志士!现在的家庭,四到六个家长都教不好个孩子,凭什么让我们一个老师教好群孩子?我们每年听数十次讲座、观摩数十场公开课,每个专家都有他的自圆其说,每一个都不一样,我们一线教师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吸收谁的观念。我们忙碌着,也盲目着。教育问题不能单认为是教师的责任,还有学校、家长、社会……如果单纯回到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可以说,一线的语文教师

3、很敬业,很努力,只是努力的付出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已。而这并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错。看看数学教材、英语教材、科学教材,乃至美术、音乐、体育教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无不清清楚楚,唯有语文教材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课标、年段要求只是一个指导方向,而教什么却是我们教师自己去解读文本,自己去选择和取舍,在这中间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有时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而考试的题目也是五花八门,同年段今年考这个,明年考那个,一线教师总是被教得团团转。吴忠豪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学语文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不在语文教师身上,而是教材编写的缺陷。所谓的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说得如此动听,但我们语文教师却忙得死去活来,语文课上

4、成思品课、科学课、音乐课早已屡见不鲜了。我们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即便遇挫受阻,我们依然十分努力地探索语文教材的新途径,不断地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开发适合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我相信不管错和败,有了吴教授的理解,千千万万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将继续行走在语文教改的前沿。二、我们学会聚焦,聚焦于本体性教学改革实验多年后,终于把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样的定义让我们线语文教师至少明确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学习文本的语言文字,二是学习重在实践中的运用。而“语言文字”是一个大课题,对于小学来说,这又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线教师对此还是摸不着头脑。

5、吴教授提出的指向本体性教学是一盏明灯。他告诉一线教师:根据课标和学段特点,结合孩子的语言发展需求和规律,安排文本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教材,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积累本文语言,学习知识和方法。他认为: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必须将大量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以此来丰富词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习惯。语文教师要树立语文课程意识,有明确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能清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方法、形成语文技能。而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本体性教学中进行渗透和感悟就可以了。有了这个语文课程特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

6、征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容易把握了:对于教什么也更加明确了,不用在一大堆资料里苦苦寻找一篇课文到底要教什么了。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更“专一”些,聚焦点可以更集中一些,备课的压力也会小些。三、我们很明确,学会运用才是硬道理古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而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学得再多,理解得再深刻,在实践中不会运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体育课上教师教了几个动作,分解动作让学生模仿,接下去就是他们反复的训练和运用。数学课上教师讲解了个例题,学生理解领会了之后就是不断训练和运用,错了改,再训练,光理解和懂了没有用,没有学会运用到时他还是不会做。英语课有操练课,新

7、单词的操练和运用、新句型的操练和运用。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有一个训练和运用的过程,而且是课堂的重点环节。而语文课对于所学本体性知识的当堂训练和迁移运用得比较少。课堂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上,而运用的教学环节舍不得花时间去做,往往只是课堂的一个形式。吴教授认为语文课堂不应该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只是一个过程,而学习贵在迁移、运用。笔者觉得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去训练、运用。低段应多给孩子读书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