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 制度供给 国家目标 管制

产权 制度供给 国家目标 管制

ID:21816278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4

产权 制度供给 国家目标 管制_第1页
产权 制度供给 国家目标 管制_第2页
产权 制度供给 国家目标 管制_第3页
产权 制度供给 国家目标 管制_第4页
产权 制度供给 国家目标 管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权 制度供给 国家目标 管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权制度供给国家目标管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分析摘要:产权制度是当前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本文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一项制度变迁,以产权为线索,分析了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于的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供给过剩并存的问题。其中供给不足是针对国有企业的经济制度而言的,而供给过剩是针对行政和政治制度而言的。产权制度不是孤立的,它与国家不可分割。目前产权制度中存在很多政策上的问题,它的出现和解决都离不开国家出台的相应的制度安排。国家是代理行使公民权利的机构,它在租金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中寻求均衡。而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政府出于投机主义倾向会通过行政和政治上的管制,努力实现自身

2、的利益最大化。而且,这种管制会由于“自我强化”而不断加强,形成一种制约改革发展的“路径”。本文力图通过对产权、产权与政府的关系、政府的目标等方面的论述,剖析目前产权改革滞后的原因,以及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最根本的矛盾。1.前言国有企业改革,本质上是将潜在的外部收益内部化的过程,属于制度变迁的范畴。制度变迁,即由初次行动团体发起的为各种组织提供新的制度安排以实现帕累托改进和非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其前提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目标是形成有效率的组织,标准是公共区域最小化或外部收益最小化。国有企业长期运行效率低,是国有企业在由计划向市场过渡的过程中不适应整体经济发展的客

3、观环境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在于产权界定不清晰、外部收益过大,导致产权制度效率低,进而引起整个国有企业制度的不协调造成的。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而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产权制度,就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社会关系。长期以来,在关于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明晰的还是模糊的争论中,持国有企业产权是清晰论者只强调了所有权是确定的这一条,而忽视了产权还应该是唯一的这一条。无论是从概念上讲还是从法律意义上

4、讲,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都是明晰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营中,由于唯一性主体的不确定,就导致了国有企业产权的模糊性。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社团产权的性质,即相对其他社会成员而言,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明晰的;但是相对其内部成员来讲,其产权就是模糊的。这些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如承包责任制等)实际上就是要确定其唯一性的主体,但实践证明,在现有所有制格局不动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率的集体产权,也是希望解决产权的模糊性问题。事实上,国有企业的这种困境正是“产权失灵”。所谓产权失灵就是指产权不存在或者产权的作用受到限制而出现的资源配

5、置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指出有三种情况会出现产权失灵,一是范围不明确的产权,如大浅滩,由于不存在产权,每个人都尽可能多捕鱼,从而出现涸泽而渔的现象;二是有限制的产权,如政府对用水权的限制使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三是作为产权的法定权利。法定权利,如在一些大城市里普遍存在的、以受到控制的租金终生租用公寓的权利也是一种产权。由于住在租金受到控制的公寓里的人不能够(合法地)出售公寓的居住权,当他年龄大时,维修房屋的动机就会减弱,更不用说对它加以改善了。这是从微观角度界定的产权失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产权失灵的问题,宏观上的产权失灵更是系统性的、全面性

6、的产权失灵。宏观上的产权失灵比微观上的产权失灵包括的范围更广、对经济的影响更大。产权失灵的程度可以通过把一个国家产权不存在的数量和产权作用受到限制的数量加总起来看占一国GDP的比重来判断。而产权失灵的根本原因可以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中去寻找,因为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企业主和政府代理人。在我国,以政府主导性的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的改革可以视为政府行为,而初次行动团体就是以国企领导为代理人的政府官员。如上所述,一方面,造成产权失灵的是国家政府,另一方面

7、,改变现状、进行制度改革的又恰是政府官员,这种现实让所有对改革都有所期待的人都不禁产生一丝疑虑:假设政府官员也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那么,改革将何去何从?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将对目前存在于国有企业中的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供给过剩并存的矛盾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制度供给不足是针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经济制度而言的,而制度供给过剩是针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行政和政治制度而言的。2.关于经济制度供给不足的分析2.1供给不足的形成改革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即制度的变迁过程。为了能符合社会发展,演进为更有效率的新制度,需要制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