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及其当代启示

《实践论》及其当代启示

ID:21838284

大小:831.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0-20

《实践论》及其当代启示_第1页
《实践论》及其当代启示_第2页
《实践论》及其当代启示_第3页
《实践论》及其当代启示_第4页
《实践论》及其当代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践论》及其当代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实践论》及其当代启示毛泽东的《实践论》《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代表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验的哲学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实践论》——《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时的一部分内容,建国后于1950年12月重新发表于《人民日报》。《实践论》的主要内容一、《实践论》的写作背景二、《实践论》的主要内容三、《实践论》的当代启示一、《实践论》的写作背景《实践论》完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已经结束,抗日战争刚刚开

2、始的中国。(一)《实践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中国革命具有自己的特点: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农民。革命的实际: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革命的敌人日常强大和残暴。列宁——“你们面临着全世界共产党人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这是一个困难、特殊但又特别崇高的任务,这个任务的解决,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的书本里都找不到。”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对中国社会的性质、

3、特点和规律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写作《实践论》就是要从哲学上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指导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二)《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思想成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内又相继发生了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统治全党达四年之久,使整个中国革命几乎濒临危亡境地。王明的教条主义“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山沟里出不了哲学家”“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二)《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思想成果1935年1月

4、遵义会议,从组织路线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从政治路线上批判“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1936年12月红军大学演讲,从军事路线上集中批判“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问题意识中国共产党的“红埔”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创立。林彪任校长,毛泽东兼任政治委员,罗瑞卿任教育长。1937年1月迁到延安,卢沟桥事变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副校长。即今天的中国国防大学。“将军科”(三)《实践论》是毛泽东进行哲

5、学思考和哲学研究的伟大成果抗日战争前后,大量的马列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在延安能搜集到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许多马列著作,毛泽东除了认真研读当时在延安能看到的马列哲学著作外,还仔细阅读了苏联和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写的有关书籍,为写作《实践论》作了理论准备。对写作《实践论》有重大影响 的两本书:艾思奇:《大众哲学》(1936)李达:《社会学大纲》(1937)艾思奇: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1936年1月,结集出版了《大众哲学》一书,这本“把哲学还给民众”的通俗化哲学著作,不到五个月就连续出了四版,创下了连续出3

6、2版的奇迹。毛泽东:“老艾同志不是天下第一好人,也是第二好人。”李达:湖南人,1937年出版《社会学大纲》。解放后编写《〈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等。二、《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实践论》以实践为基础,以辩证法为核心,以中国革命斗争为内容,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论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一)实践的地位与作用(1—5)(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6—21)(三)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25)(四)总结(26)(一)着重论述了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

7、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着重强调、反复阐述了实践对认识的基础性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1、完整地论述了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毛泽东首次把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活动规定为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这有助于人们掌握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把实践观点与群众观点有机统一起来,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划清界限。2、系统地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8、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毛泽东论述的重点:毛泽东在这里所批判的主要是革命队伍中的唯心主义、脱离中国革命实践的教条主义。因此他着重强调、反复阐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