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论文]

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论文]

ID:21840147

大小:1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论文]_第1页
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论文]_第2页
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论文]_第3页
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论文]_第4页
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问诊学情,定准教学目标叶蕴玉【摘要】不少教师有“以学定教”的意识,然而在上课时依然“以教定学”,究其原因是教师摸不透课堂上需要着重突破的知识点在哪里。要真正将“以学定教”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是问诊学情,制定出吻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主要操作策略为:明确知识要求,搭建学情框架图;整理预学困,厘清教学关注点;制定分层目标,实施“化整为零”计;分析“潜在状态”,架设目标达成梯。教师从这四-维度着手,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将课文的“范例”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关键词】以学定教问诊学情教学目标“以学定教”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各种调研、竞赛也

2、轰轰烈烈地开展,然而实际上有不少教师在上家常课时依然“以教定学”,絮叨着学生们罩已知晓的知识点。这一状况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摸不透学生的情况,不清楚在课堂上需要着重突破哪些知识点。因此,笔者以为,要真正将“以学定教”落到实处,首先得问诊学情,制定出吻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明确、集中,而不是呈碎片化的叠加。一,明确知识要求,搭建学情框架图“学情框架图”,是指依据学情制定的准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明确了教材在不同阶段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要求,清楚了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就能以教学目标为参照,把握动态的学情,避免同

3、水平的重复。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因为我们有《课标》可依。例如同是叙事性作品,《课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而第三学段则是“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二、三两个学段对叙事性作品的学习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关注的是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后者关注的是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前者是“初步感受”,后者是“简单描述”。换言之,前者的教学重点在于把握课文大意,即“写了什么”;后者则开始关注基本表达方法,即“怎样写”,对学生的阅读有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进入表达能力的“实战阶段”。不同学段对同一类课文有不同

4、的教学要求。那么,同一学段对同一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否相同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即便处于同一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呈螺旋上升态势。自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该作简单的平面重复,应体现其差异性。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是写父母之爱的,单元导语中提出“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也是一组歌颂人间真情的文奄.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两个表述看上去挺相似的。的确,但凡人物描写,一般总是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环境描写这几方面来塑造。但一

5、琢磨就会发现两者间的内在差异:前者重在“想一想”,换言之,理解、感受人物描写方法即可。后者重在“学习”,要求学生从阅读、探究、思考、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这就意味着,从五上到六上,学生在学习叙事性作品时的“实战演练”越来越受到关注、重视。二、整理预学困惑,厘清教学关注点所谓“预学”并非“预习”。“预学”打破的是学习的时空界限。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解决生字、新词的能力,更是学生经过预学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找出尚存疑惑的地方。学生的学习困惑,正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所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七律·长征》概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显示了毛主席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豪放

6、热情的气概。笔者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整理出提问人数较多的四个核心问题:1.为什么五岭逶迤却像腾细浪?乌蒙山那么磅礴为什么是走泥丸?2.为什么金沙江的水拍击山崖给人以暖的感受?为什么大渡河桥上的铁索是寒的?3.过岷山那么辛苦,为什么还说“更喜”?4.长征那么难,为什么还说“只等闲”?考虑到该诗首句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因此笔者将这一课的核心目标确定在文本价值和学情分析的交集处——通过了解长征的艰险,感悟红军战士“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解诗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预学中产生的另外三个问题则作为教学的子目标,可借助学习小组自行选择、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教

7、学,从而实现核心目标。如此“预学”,了解了学生知识能力的起始点,根据学习困惑“量身定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更契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真正发挥了“预学”的“助学”功能。三、制定分层目标,实施“化整为零”计五指尚且有长短,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教师要将“以学定教”落到实处,不能仅仅沿着直线去开掘教育教学渠道,得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只有当教学目标通过努力得以实现,学生才会铆足劲,向既定目标前进。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可能性的基

8、础上,可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