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ID:21840707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_第1页
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_第2页
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_第3页
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_第4页
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创设、设计化学问题、利用实物及多媒体展示、通过新闻报道等方面来创设学习情境。关键词:教学情境;《化学课程标准》;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33《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

2、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化学教学情境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将化学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情境所具备的真实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等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有助于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融入知识,改变过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以实现教学目标。一、通过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会带有一些恐惧心理,提到化学实验就会联想

3、到爆炸,所以,在学习初始,要让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而且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只有操作不当才会有危险。因此,教师通常在第一堂课安排几个趣味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等实验,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探究的欲望。教师应该多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初中生更容易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课题时,教师除了用书中所给的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做实验外,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食物__紫甘蓝,用紫甘蓝汁代替指示剂重复实验,颜色变化更为明显,使学生深深感受

4、到化学的神奇,同时领悟到化学变化的实质。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酸雨的危害”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学生很难记忆,所以,为避免这一情况,可以让学生做三个实验,分别是:1.树叶与酸雨反应;2.锌粒与酸雨反应;3.大理石与酸雨反应。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不仅认识到酸雨的危害,还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使学生在初中时代就树立良好的观念,即学好化学知识,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二、设计化学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来创设学习情境,设计

5、化学问题是方法之一。例如,某冬天的早晨,大雾迷漫,一学生骑自行车停在交通路口等信号灯,此时他的前面停了很多汽车,突然该学生晕倒,请分析他晕倒的原因是什么?像这种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汽车尾气污染的认识,也能培养其探究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元素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课前先播放“钙尔奇D”广告,这样的情境更生活化,让学生感到熟悉又新奇,适时的提出问题:这则广告说明人们需要补充什么?学生猜想后,引入新课,不仅使学生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探究能力。再如,对于“微粒的运动”,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在烧

6、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酜试剂。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右所示)。几分钟后,可以发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提出问题】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作出假设】学生对上述现象提出几种假设:1.烧杯A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B无关;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

7、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实验探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下列实验活动:1.在洁净的烧杯C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2.另取两只烧杯代替A和B。一只中的溶液与A相同,另一只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如上图放置,观察现象。3.取出少量浓氨水注入试管中,滴入酚酖试剂,观察现象,嗅到什么气味?4.把烧杯B中的浓氨水滴入烧杯C中,观察现象。【获得结论】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1.氨水能使酴酞溶液变红;1.烧杯B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溢出,有些微粒进入到烧杯A中的溶液,使

8、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通过设计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之中,让整个课堂更活跃,更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就实现了《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