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会计收益的弊端与全面收益的运用

传统会计收益的弊端与全面收益的运用

ID:2184375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传统会计收益的弊端与全面收益的运用_第1页
传统会计收益的弊端与全面收益的运用_第2页
传统会计收益的弊端与全面收益的运用_第3页
传统会计收益的弊端与全面收益的运用_第4页
传统会计收益的弊端与全面收益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会计收益的弊端与全面收益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传统会计收益的弊端与全面收益的运用    摘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决策有用观使得财务会计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按照收入费用观和实现原则计量企业财务业绩的传统会计收益,尤其受到了会计学术界和信息使用者的强烈批评。为解决传统会计收益列报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全面收益概念,并致力于收益报告的改进。近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相继提出了全面受益或全部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致力于收益报告的改进来编制全面收益或财务业绩报告。

2、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传统;会计;收益;全面收益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一、传统收益存在的弊端  1.传统会计收益模式无法计量企业的“软资产”  传统会计收益模式下,会计计量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制造活动中产生的“硬资产”。而在如今的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人力资源、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逐渐在企业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这类软资产的计量也日益重要。然而,传统的会计收益计量模式却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2.传统会计收益模式忽略了物价变动的影

3、响  传统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扣?p为实现这些收入所耗成本的差额。只有当交易发生时,才可确认收益,而不确认来自资产、负债的价格变化或预期的价格变化。传统会计收益模式下,资产以取得时的历史成本入账,持有期间的后续计量不随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但企业在核算收益时,收入按现行价值计量,但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量。这样配比出的结果缺乏时间上的一致性,造成了收益的高估,资产价值的严重失实。  3.在传统会计收益模式下金融衍生工具使会计报表披露产生缺陷  金融衍生工具

4、具有初始净投资少的特点,可以少量资金利用杠杆来以小搏大,并且不在当时结算。在具有高风险的同时,因为签订合同时未发生实际交易,不满足传统会计收益的确认条件,因而不再会计报表中披露,仅在表外披露。然而表外披露却对企业会计报表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它使企业财务的真实状况与其所披露的状况不对等,对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制定,企业管理的战略方向产生挑战。  二、全面收益会计的理论基础与实际运用  (一)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1980年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企业财务报表

5、要素》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并把它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它不仅要求确认构成其主要来源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交换交易结果,也要求确认传统净收益难以处理和反映的资产价值变动或其他一些外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未实现的资产变动。  (二)全面收益会计的运用  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全面收益的产生可能来源于企业间的交易,企业的生产活动,或物价变动、偶发事件及企业所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并且遵循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

6、靠性,相关性等标准来进行确认。FASB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5)“企业财务报告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列举了现行实务中采用的五种主要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时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清偿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折现值。相比于传统会计收益模式所采用的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计量模式,全面收益则趋于以现行价值作为主要计量属性。这符合经济收益概念和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也更加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站在企业面向未来的决策方向上为企业服务。  三、全面收益在我国的运用  与西方国

7、家相比,我国收益确定实行的是更严格的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虽然也规定了除历史成本外的其他计量属性,但一般是用作补充计量,而不作为主要的计量方式。而对于物价变动等原因带来的资产增值,我国传统收益会计则不予确认,这不仅使财务报告失真,更使管理层可以通过在资产增值实现的时机上做手脚来操纵利润,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逐渐脱离政府,成为市场的主体。建立现代化的会计核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由于传统会计收益影响较

8、广,我国的政治经济体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彻底的改变,所以全面收益的推进要分步骤,渐进式进行。  准则是所有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制定相关准则是我国实现全面收益有规而循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的界限以及重分类调整的相关规则。首先,净利润是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的,已实现的利润。其他全面收益则是与经营活动无关,由偶发事件引起的资产增值,应与净利润分别列示。其次,重分类调整是指其他全面收益项目调整为净收益项目。国际上将其分为两种模式,英式中其他全面收益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