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导游词完整版

三坊七巷导游词完整版

ID:21851708

大小:8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三坊七巷导游词完整版_第1页
三坊七巷导游词完整版_第2页
三坊七巷导游词完整版_第3页
三坊七巷导游词完整版_第4页
三坊七巷导游词完整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坊七巷导游词完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楚悠声音游记——三坊七巷0开篇福州从汉朝开始就先后六次修筑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山为屏障,形成面向大海的簸箕状。三坊七巷是唐宋时期“坊巷体制”的活化石,应该说,“巷”早于“坊”。三坊七巷整个街区占地40公顷,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三坊”指的是中轴线以西的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而“七巷”呢则是以东的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这样大型的非字形结构街区在当今中国都是绝无仅有的,简直就是中国古代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据说,清末民初时候,这里就是

2、福州的商业中心,十分繁华,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得的各类东西一应俱全,每到元宵节、中秋节这里还有热闹的灯市呢。在三坊七巷里可以看到唐末分段筑墙传统的痕迹,也可以领略西风东渐后的小洋楼。马鞍墙与罗马柱,雕花窗与发券门并存,构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1杨桥巷我们的游览从街区的最北端开始,首先走的就是杨桥巷。据说,杨桥巷因为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一百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小巷。民国初期,它被人们从杨桥巷改造成了杨桥路。在繁华与时尚中日益变迁。杨桥巷东起东街口,西

3、到双抛桥。双抛桥规模不大但是传奇多。一是在古代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可以看到“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结成连理枝的“合抱榕树”,大树的背后还有个青年男女殉情的凄美爱情故事,流传久远。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如今的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了路人歇脚品茶的场所。杨桥巷17号是林觉民故居,现在是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与妻书》现在分别成为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中学教材,一代

4、接一代地感动着后来的人们。故居古朴的朱门灰瓦曲线山墙虽然有些异样,却仍然在诉说着这个老屋曾经见证过的沧桑往事。老屋据说建于清中叶,最初的主人是谁无从知晓。往上查,只有一个别号叫崧甫的男人,他是林觉民的曾祖父。除了林觉民与陈意映演绎了爱情传奇之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闽籍三大才女,林徽因、谢冰心和庐隐,其中有两位,竟然都与杨桥巷17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林觉民是堂兄弟,因此这里算得上是林徽因的祖居。当年,林觉民慷慨就义之后,林家人为了避祸举家搬迁,而将房屋卖给了冰

5、心的祖父谢銮恩。隔墙外南边儿的“紫藤书屋”花厅,就是当年冰心祖父设立的私塾,这里走出了不少当时社会中坚人物。屋里的柱子上还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父叔父们写下的。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虽然时间不长,却给冰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曾经对这幢房子有过生动的描写。2郎官巷走过了杨桥路,沿着南后街往南来到了郎官巷。据说,在过去的七巷里,这郎官巷是最长的一条,因为其他六条巷都是笔直的,只有这条巷子略微弯曲,当然就长了一些,不过现在只剩下了可怜的一百多米了。楚悠瞧见,在郎官巷原西头巷口立有

6、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讲的是,宋代在这条巷子里曾经住着一位叫刘涛的人。因为这个刘涛,也因为刘涛的儿子是郎官,孙辈也接连做起郎官,郎官结队成行,满巷生辉,于是巷子改了名,干脆叫郎官巷。郎官巷里的名人也很多,宋朝著名学者陈烈就住在这里。在这条巷里住过的还有清代爱国诗人张际亮、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到严复,我忍不住先往巷子最东边的郎官巷24号严复故居去看看了。从严复故居出来,往西走不远就是有名的二梅书屋,这里曾经是清代的进士

7、林星章的住宅。二梅书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一屋跨两巷。建筑的前门开在郎官巷,后门开在塔巷。书屋总面积2400平方米,坐南朝北,是一座三进大院的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院落始建于明末,清光绪至民国年间都有修缮。现在人们将整座院落统称为“二梅书屋”,而实际上真正意义的书屋是在二进西墙边儿上,由书屋与藏书室组成。一进门就是花厅园林。参观书屋的过程中,楚悠发现,这里的建筑不带油漆,保持了木头的原色,看上去古香古色。只有灯杆和插屏门是带有颜色的。而且插屏门的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建筑年代。插屏门上的贴金饰纹,也是

8、有讲究的。根据风水学上有“金生水、水火相克”的说法,插屏门贴金除了吉祥如意之外,还有防火的寓意。楚悠还发现个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中柱上方的灯杆。据说它的摆放位置也很有讲究。据说以前的主人如果将宅院卖掉,还会将灯杆带走,新的主人会在上面放一根新的灯杠,图个人丁兴旺。3塔巷从二梅书屋的后门出来,我们直接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历史。顾名思义,在这条巷里曾经有座塔,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育王塔曾经被当做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就废弃消失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