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

ID:21866892

大小:3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_第1页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_第2页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_第3页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_第4页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分享“6+1”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与思考徐业享“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现校长、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首创的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的学校竞相模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Word可编辑资料专业分享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二是

2、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

3、、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练的环节);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

4、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达到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

5、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下面我就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为例,记录“6+1”教学模式在本课中的具体实践。一、教学准备Word可编辑资料专业分享教学准备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目标分析和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等。其中关键的在于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会使学生感到没有味道。所以,在拟定学习目标时,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

6、容量来制定具体的、可测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需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教学目标的陈述也要简明扼要,具体准确,分层分类。为此,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通过讨论,最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依据考纲和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次重点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最后为“师夷长技以制

7、夷”。依据学情,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制定与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达成,还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我在使用“6+1”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时具体步骤如下:Word可编辑资料专业分享(一)导:目标展示 导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课、爱上历史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林则徐、李鸿章和康有为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用激情的语言引导学

8、生思考从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林、李、康三人在思想领域进行的探索。之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通过齐读清楚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最后,展示2013年本课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查,如北京高考第15题、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