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

ID:21872580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_第1页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_第2页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_第3页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_第4页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之间的互相往来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铁路运输成为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业的主导。由于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性,在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为确保安全、快速、优质完成隧道施工任务,必须要采取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地质条件;施工技术  1瓦斯地层  1.1设置平行导坑。隧道出口于线路左侧(线路前进方向)30m设180m长的平行导坑,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改善施工通风及排水条件、开辟工作面。竣工后,平行导坑作为消防、

2、救援、检修通道。  1.2降低瓦斯压力。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钻孔排放的方法降低瓦斯压力,排放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以外5m。  1.3安全揭煤。严格按设计要求沿隧道纵向每隔1.0m设1榀拱墙格栅钢架,拱部设f42超前注浆小导管(长3.5m,纵向间距2.0m/环,环向间距0.4m/根,前后环搭接长度不小于1.0m),加固煤体,封闭开挖范围以外煤体裂隙,缩小围岩松驰区,防止大变形发生,减少瓦斯涌入坑道的数量,严格按流程进行揭煤作业。加强通风,保证洞内风速(0.25m/s)和开挖面风量(4m3/人分钟),使洞内瓦斯浓度不超过0.3%。

3、  1.4加强检测。用光学瓦斯测定仪,按检测流程,设专职安全员若干名,24小时不间断进行瓦斯浓度检测,随时随地抽检洞内瓦斯浓度,认真执行瓦斯浓度一炮三检制度,即在钻孔前、装药前和起爆前均要进行检查。  1.5严格标准,强化管理。a.洞内瓦斯浓度>1.5%时,开挖面自动发出警报,必须撤出施工人员,停止一切作业,加强通风,同时打开掌子面的高压风。b.洞内瓦斯浓度在1.0%~1.5%时,进行警戒预防,指挥员、安全员随时检测瓦斯,禁止放炮,切断掌子面电源,加强通风。c.洞内瓦斯浓度在0.5%~1.0%时,发出一次警报,加强检测和

4、通风。d.洞内瓦斯浓度在0.3%~0.5%时,正常通风。e.洞内瓦斯浓度在0.3%时,正常通风和作业。  2石膏地层  2.1超短台阶开挖。穿越石膏地层采用超短台阶法开挖,条件许可时采用人工开挖或钻爆法结合人工开挖,实现“减少扰动、屏蔽环境、及时封闭”的膨胀性岩层隧道施工原则。  2.2加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按“抗让结合、以抗为主、限制放压”的原则设置,按柔性、及时、多次的支护思路,将高强、早强、以及大变形材料和构件熔入初期支护之中,具体为沿隧道纵向每0.5m设1榀Φ150可缩钢管钢架,隧道拱部设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长

5、3.5m,纵向间距2.0m/环,环向间距0.4m/根,前后环搭接长度不小于1.0m),除此之外,隧道拱墙还要采用自进式锚杆,仰拱采用中孔注浆锚杆,形成钢管钢架、超前注浆小导管、锚杆和喷混凝土的联合初期支护。  2.3加强排水和通风。严禁向掌子面洒水,注意排水工作,避免积水和漫流,保持围岩干燥;加强通风,降低洞内湿度和温度。  2.4采用椭园形衬砌结构。根据结构受力特性、使用空间要求和石膏遇水膨胀的特点,采用既能满足净空要求、又有较大承载能力的椭园形衬砌结构。  3岩溶地层  隧道所出露的溶洞中,溶沟、溶槽、溶蚀裂缝较为多

6、见,广泛分布于隧道衬砌结构的两侧、拱顶部分、道床或边墙底部。  一般溶洞尺寸较小,影响范围不大,处理比较容易,对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相应减小,因此大都采用150号或75号浆砌片石回填;拱顶加设1.0m厚的浆砌片石护拱;用盖板梁跨越道床下溶洞:用边墙梁跨越边墙下溶洞,或改变衬砌类型。下面以工程实例的方式列举了三种特殊的处理措施,以跨越较大的溶洞。  3.1下卧式水平溶洞  3.1.1方案选择  a.根据该溶洞的形状和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  ①在溶洞的线路右侧设置阻浆墙,回填体注浆,右侧采用三根2.

7、5m×2.5m浆砌片石柱支顶。  ②设32m现浇梁跨越该溶洞。  ③采用路基通过,将衬砌改为减薄悬挂型复合衬砌。  b.方案比较  ①考虑到溶洞两端基岩溶蚀严重,不宜作桥台基础;现浇梁时间长,影响施工,故不采用梁跨方案。  ②由于阻浆墙、支顶柱基础需注浆,翻碴工程量大,处理时间长,加之铺轨工期紧迫,故不选择该方案。  采用路基通过,填筑比较简单易行,减薄悬挂型复合衬砌利于加固围岩,又可将衬砌与基床分离,利于基床的沉降,加固时间短,故采用此方案。  4.1.2具体的溶洞处理措施  a.揭开溶洞顶板,清除洞内岩溶充填物及施工

8、时的爆破残碴,按填石路基要求逐层回填夯实,并在隧道底以下1.0m范围内采用干砌片石回填。再铺20cm厚150号混凝土。  b.边墙与拱部衬砌:边墙与拱圈采用锚杆钢筋悬挂钢筋混凝土衬砌,预留了沉降15cm,加宽净空10cm。为了避免隧道底溶洞回填体沉降而导致衬砌结构破坏,首先对开挖面进行临时喷锚支护,喷射4cm厚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