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刘芳教学论文

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刘芳教学论文

ID:21873826

大小:1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刘芳教学论文_第1页
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刘芳教学论文_第2页
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刘芳教学论文_第3页
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刘芳教学论文_第4页
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刘芳教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刘芳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乐昌一中刘芳论文摘要: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把课堂教学当做艺术创造活动,以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审美对象,通过富有形象性的课堂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教学内容,借助艺术性的教学手段,精心创设美的艺术情境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引导学生获取真知。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语言形象性内容感染力手段艺术性“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会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一书中曾作如是说,因此,重视

2、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势在必行。从美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艺术创造活动。成功的课堂教学能产生吸引人、感召人、诱导人的艺术魅力,并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比比皆是,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审美对象。如果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形象性的课堂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教学内容,并且借助艺术性的教学手段,精心为学生创设一种令人如痴如醉的情境、学而不厌的氛围,最终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鲁迅语)的效果,启发学生探求这些作品所蕴含的美,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呢?我在近几年来的语文实

3、践中,有..........意识地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课堂语言讲究形象性。美的事物或现象总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如形、色、声等呈现出来的,因此,可以在课堂语言上下功夫,锤炼出富有形象性的语言,这样呈现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还有无时不在的美。我在备课过程中,力求消化教材,把课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胸中之竹。有了真切而充分的体会,在课堂上就能旁征博引,让知识之花绽放异彩。要真正掌握教材,单单循着文章的写作思路走,突破了几个重点难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对教材进行创造性设计,使每篇课文的阅读有新意,能在开讲的那一

4、刻便抓住学生的心。比如,在设计教学《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我一改诗歌讲授的逐句分析法,而是在讲授新课前引用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通过诗歌尽言离愁之苦,铺陈游子心中的无奈,为课堂教学先行奠定了悲苦的感情基调。转而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细细描绘,用心笔在眼前绘制一副水墨画:深秋,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凉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惊起几只即将归巢的乌鸦,乌鸦发出凄厉刺耳的叫声,在树梢上盘旋。他跨过横架在

5、溪流上的小桥,见到溪边有几户人家。此时夕阳已西下,自己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停顿几分钟后,要求学生睁开眼睛,把他们从这幅深秋晚景图中体验到的感受说出来。学生纷纷争着发言,有的说“凄凉”,有的说“悲苦”,有的说“孤独”,基本上准确地捕捉到了这首元曲的感情基调。就这么轻而易举实现了该课时的知识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回忆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分析:世界万物在每个人眼里并非都产生一样的感觉,人高兴时看到什么东西都美丽,而失意时看到的是一片灰色。就比如

6、看落叶,情绪低落者会发出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感慨,情绪勃发者则会大谈春华秋实,金光闪闪的落叶可以“化作春泥更护花”,富有献身精神等等。经我这些形象的语言一点拔,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这首元曲之绝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形象性的语言,我又轻松完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这一节课上得如此轻松而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恰到好处掌握了授课技巧,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感官,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知识。二、授课内容注重感染性。美的事物、现象除了必须具体、形象外,还应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

7、,吸引人去感受它。“情感是审美想象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在情感的驱使下,驰骋想像的翅膀,艺术家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接受者也才能更好地解读艺术作品。”情感是审美的动力,审美的体验、效应则是中介。如果没有情感,特别是唤醒审美驱动的情感,审美就只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不能形成主动地创造,深沉的领悟,深刻的体验。正是靠着情感这股凝聚力,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才会产生相契合的“共振”效应。在审美教育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这种情感,就要充分利用审美媒介——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要善于融通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事实上,“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

8、,教师在深入钻研和具体讲授教材的流程中,心灵必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激起情波,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诸种变化。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也就是说,如果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