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

ID:21877907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浅谈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_第1页
浅谈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_第2页
浅谈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_第3页
浅谈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_第4页
浅谈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G623.2【】B【】1001-4128(2011)04-0086-01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高中阶段又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准备期,作为教育工,特别是语文教育工,更应发挥语言文字的功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高中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时指出,高中语文应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

2、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这个说法中,“思想道德素质”被放在了“科学文化素质”的前面,明确地突出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规范,从而转换为受教育者个人的品德和素质的一种活动。在语文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阶段的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也是从更深层次上开展语文教育的要求。如

3、何利用语文教学中那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语文训练中,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教材中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描绘了草原的空旷辽阔,有的再现了林区的广大富饶,有的赞美了山水的奇特秀丽,有的记叙了奇异景观。通过这些课文,可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与可爱,

4、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通过对语文课中优秀科学家事例的讲授,可给学生树立爱国的楷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一些文章介绍了我国灿烂的文化成就,讲授时,教师激昂自豪的情绪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

5、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指导学生作文。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反之,审题有误,写出来的作文就离题。所谓德育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教师在指导中的坚定、鲜明的政治态度,从而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  培养学生的责任

6、感。人需要有责任心,人只有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机会。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形成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理解、欣赏他人,具有对他人负责的良好精神境界。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树立这样一种意识,集体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的行为倾向。将语文社会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渗透,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合作观念。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

7、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3渗透审美教育  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感情经历去感受文章中的艺术形象,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得到不同一般的高级的美的感受,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  赏析美的语言。入选中学课本的文章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