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规划指引探索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规划指引探索

ID:21879728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规划指引探索_第1页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规划指引探索_第2页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规划指引探索_第3页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规划指引探索_第4页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规划指引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规划指引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规划指引探索:城市化进程使土地资源的压力不断升级,为此,沿海城市纷纷把目光聚焦海洋,借填海造地来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我国正处于以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港口开发为目的的填海造地高潮。对围填海的认识不足、管理权责不清导致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香港等地区填海案例的解读和借鉴,分析归纳其填海经验和教训,提出围填海规划指引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围填海、启示    围填海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空间资源  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中国的围填海工程日益增多,围填海每年新增的建设用地约占全国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

2、%—4%,占沿海省(区、市)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13%—15%。填海造地成为沿海城市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扩大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  我国长达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十几个人口超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数以百计的中等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先后设立5个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我国经济布局向沿海地区集聚的趋势已经形成。  事实表明,新围土地建设成本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土地的开发,对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从1994年筹建到2009年,天津滨海新区围海造陆的土地上,

3、GDP总量达到3810.67亿元,是15年前的30多倍,人口增至200多万。  国内外围填海案例地区的经验借鉴  制定围填规划体系,统筹资源有序填海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围填海历史较长,取得效果好的国家或地区均在早期制定了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加强对围填海地区的规划指引,使很多地区的围填海建设可以长期有序地进行,其中以香港和日本尤为突出。  香港自1842年开始填海,至今填海土地已超过70平方公里,占香港建成区面积的1/3。香港采用政府主导的整体填海计划,每项填海工程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规划指导,即都会计划、各区填海规划指引以及

4、海滨城市设计。随着工程的进展、城市的发展以及公众的意愿,各层次规划还会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日本十分注重对围填海区域的整体规划,日本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两次制定新产业都市和沿海工业发展区域规划,统一进行沿海工业布局,明确了都市带和工业带的规划位置和范围。使之经过长期、快速、大规模的填海活动后,仍保持着有序规划布局和较大的贮备发展空间。  加强围填工程管控,引导科学填海方式  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沿海国家来说,完全堵住向海要地的需求是不可能的。为此,国外逐步严格实施审批管理,并积极在前期开展大范围的水动力

5、模型研究,引导围填海工程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日本政府日益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环境省不再轻易批准各地要求围填海的报告,围填海规模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日本围填海总面积已经不足1975年的1/4,每年填海造地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左右。  香港因为围填海缩减了维多利亚水面,宽度由1.7-3.7公里缩减为0.8-1.4公里(1995年数据)。港界水域由7000公顷缩减为4200公顷,致使维多利亚水流变急,大船进不去,小船停不住,水流速度加快对两岸的冲刷现象也非常严重,因此香港法院进行立法“维多利亚湾内不

6、准再进行任何填海行动。  这些立法中,都要求必须进行大范围的影响研究,包括水动力、环境保护等,在此研究基础上才可考虑围填海工程的方案,以求尽可能减少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科学围填。  积极恢复生态环境,降低围填负面影响  不少沿海国家通过围填海获得大量平整成片的土地,缓解了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用地紧张状况,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过度和缺乏科学指导的围填海工程以及对围填海地区的不合理利用也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  首先,围填海导致沿海滩涂湿地变小,物种减少。日本环境省公布的调查数字显示,自1945年到1978年,日

7、本全国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0平方公里。  其次,在围填海的土地上发展不适合直接临海的大工业大港口,造成海洋污染加剧。  此外,由于对围填海的认识不足,防洪潮的论证和建设不适合,很多地区还出现了内涝、洪水、地面沉降等问题。  面对围填海工程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有关国家认识到,只有大力遏制环境污染,努力恢复海洋生态健康,才能确保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日本为了减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肆围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带来的后遗症,政府立法要求各种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每年还投入巨资设立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希望找到一些恢复生态环境的方法

8、。  指引围填海的规划建议  坚持科学论证、海陆统筹的基本原则  填海造地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优先采取相应措施。像日本那样先破坏后补偿式的填海造地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得不偿失,而应该学习香港前期做好生态论证的科学基础,确保长期填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