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ID:21881842

大小:9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5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教材:徐中玉主编,陶型传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为指定教材。文学常识可参考徐中玉钱谷融共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和严廷德冯川编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史概要部分。二考试内容:重点考核语言知识、文学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1.语言知识现代语体文中的疑难词语的意义;现代语体文中的成语或所引古书中的词句与典故的意义;教材所选文言文(包括古典诗词)中常见实词的意义,辩析它们的多义性和古今意义的差异;识别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

2、言虚词“于”“以”“而”“之”“为”“虽”“则”“其”“或”“莫”等的意义和作用,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被动句式、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特殊语法现象。2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知识和文体知识。(1)作家作品知识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认知作家的姓名字号,所属时代及地域;识记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主要成就,主要思想倾向及文学主张,所属文学流派或文学团体,代表作名称及相关别集的名称,与课文有关的专书的编著者和编著成书年代等。(2)文体知识根据教材出现的有关文体术语识别课文的文体属性: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诗、

3、词、曲、赋。17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立论文、驳论文;识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识别论证方法和驳论方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从个别到个别的比较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认知论据的类别(事实论据:概括事例,典型事例;经验性论据,假设性论据;历史事实;现实生活事例。理论论据: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公理定律;谚语熟句)。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科学语体和应用语体),文艺性说明文(文学语体,又叫科

4、学小品);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识记记叙文的种类,如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等;区别记叙文的叙事方法-顺序、倒叙、平叙(分叙)、插叙;认知记叙文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场景景描写;认知记叙文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说理议论中抒情)。诗词曲赋:识记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诗

5、;词牌、词题;曲的特点、散曲,杂剧;赋的表现形式。(1)常见表现手法:认知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铺垫、反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表达技巧;识记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象征、借代、设问、反诘、排比、夸张、对偶、层递等修辞手法。3、阅读分析以教材课文为主要阅读对象,以课文的“阅读提示”为阅读导向,牢记每篇诗文作品的思想意义;识记每篇文章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记住并正确理解诗文中作品含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正确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层次;正确解释课文中疑难词语及古文中古今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6、背诵古代诗词和散曲中短小精炼的篇目,熟读较长的诗歌作品。174、写作能力通过作文形式考核应考者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检验应试者的思想修养,认识能力,生活积累和语文综合水平。考生应重点掌握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在考试中除诗歌外不限文体。应试作文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合符现代汉语语言规范、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行款格式合符要求。《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

7、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对“气和节”的理解合乎朱自清《论气节》一文的原意的是()A.“气”和“节”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B.文天祥所歌咏的“正气”是孟子“浩然正气”的发扬光大。C.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知识分子要守节。2.以下说明文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的是()A.《统筹方法平话引子》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C.《白丝翎羽丹沙顶》D.《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3.《子夜》和《林家铺子》的作者是()A.王蒙B.茅盾C.巴金D.鲁迅4.

8、下列诗歌属于乐府诗的一首是()A.《游子吟》B.《赋得古原草送别》C.《归园田居》D.《江南春》5.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作家是()A.王安石B.欧阳修C.苏轼D.韩愈6.“须晴日,看红装素,分外妖娆”的词句出自()A.辛弃疾《水龙吟》B.毛泽东《沁园春》C.苏轼《水调歌头》D.李清照《武陵春》7.苏轼赞美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诗人是(D)17A.王安石B.欧阳修C.苏轼D.王维8.“别号”香山居士的诗人是(A)A.白居易B.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