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ID:21882306

大小:6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1页
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2页
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3页
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4页
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要: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是与燕山期辉绿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是矿体呈似层状,铜铅锌硫化物矿石,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大理岩化。通过对矿床的成因进行探讨,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找矿思路。  关键词:热液交代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马鞍坳铜铅锌矿  0前言  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位于梅县隆文镇,处于梅县-惠阳晚古生代坳陷带的北段,莲花山深断裂带西束西侧,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马鞍坳铜铅锌矿是典型的与燕山期辉绿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

2、征,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思路。  1矿区地质概况  1.1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  震旦系(Z):下部为灰绿-黄绿色绢云母千枚岩夹薄层变质石英砂岩及石英岩;中部为浅灰绿色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与千枚岩、千枚状粉砂岩互层;上部为深灰色绢云母板岩、灰绿色变质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千枚状粉砂岩夹灰绿色绢云母千枚岩;  泥盆系中上统(D2-3):下部主要为灰白-浅色变质石英砾岩、含砾石英砂岩、厚层状石英砂岩夹紫红色千枚状页岩、粉砂岩;中部以灰白色厚层状变质含砾石英砂岩为主,夹数层粉砂岩、页岩;上部为灰白-浅灰绿色中细粒变

3、质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灰绿色千枚状粉砂岩互层;  下石炭统忠信组(C1zh):为浅海-滨海相碎屑岩建造,下部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往上为浅、灰白色变质石英砂岩、紫红色千枚状粉砂质页岩夹黄褐色变质绢云母铁质细砂岩;上部灰白色变质粗粒石英砂岩夹石英细砂岩、含砾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  中上石炭统壶天群(C23ht):为浅海-滨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下部为灰白-肉红色、厚-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为主,中部为青灰色-浅灰色厚层灰岩夹薄层硅质岩,上部为灰白-浅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该碳酸盐岩中普遍有不均匀的同铅锌矿化,为主要的含矿层位;  二迭系下统栖霞组

4、(P1q):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层状致密隐晶-细晶质燧石灰岩组成,中夹炭质灰岩及少量炭质页岩;  三迭系上统小坪组(T3x):浅灰-灰黑色石英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浅灰色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局部夹含铁质砂岩;  第四系(Q):坡积、洪积、冲积堆积物。  图1广东省梅县马鞍坳铜铅锌矿地质略图  1.石英斑岩(长石斑岩)脉;2.燕山期辉绿岩(中基性岩)脉;3.第四系坡积、洪积、冲积、堆积物;4.三叠系上统小坪组底部砾岩、砂砾岩夹泥岩、粉砂岩,中、上部砂砾岩、砂岩、泥岩、粉砂岩;5.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含炭质灰岩夹薄层炭质页岩,局部夹硅质

5、岩;6.石炭系中上统天壶群灰岩、白云质炭岩、白云岩;7.石炭系下统忠信组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铁质粉砂岩、页岩;8.泥盆系中上统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紫红色千枚状页岩、粉砂岩;9.震旦系千枚岩、千枚状页岩、粉砂岩,片状变质石英砂岩等;10.实测、推测断层位置及其编号;11.矿体的地表投影线及其编号;12.地质界线;13.不整合界线  (据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资料修编)  1.2矿区构造  矿区处于梅县-惠阳晚古生代坳陷带北段,莲花山深断裂带西侧,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次一级北东、北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燕山三、

6、四期岩体、岩脉分布广泛,次一级断裂构造中常充填辉绿岩和石英斑岩等岩脉。  1.2.1褶皱  区内地层褶曲、柔皱构造较发育。主要褶皱构造为一轴向北东(50°-60°),向南西倾伏、北东扬起的向斜构造,该向斜贯穿全区。  1.2.1断裂  矿区断裂较发育,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三组。北东向断裂为F3,总体走向为北东东(60°-70°),局部呈近东西向,倾向南东,倾角陡,长度大于7km,在两端沿伸至矿区外围,断裂带中充填辉绿岩墙,该断层与成矿关系密切,是矿区主要导矿构造;北北东向组断裂有F1、F2、F4、F5,呈北北东走向,属平推性质,为较晚期的断裂;北西向

7、组断裂有F6、F7、F8、F9,属平推断裂。  从矿区各断裂间的关系分析,北北东向的断层错动了北东东向的F3;北西向的断层错动了北东、北北东向的断层。因此,矿区三组断裂构造的生成顺序为北东东→北北东→北西,即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形成最早,而北西向断裂构造形成最迟。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沿断裂充填的辉绿岩脉(墙)、球粒石英斑岩脉,以小岩体和岩脉产出,属燕山期的产物。辉绿岩主要呈岩墙分布于F3断裂带中,其次在矿区中呈小岩脉分布,辉绿岩中可见零星浸染状的弱铅锌矿化;石英斑岩呈脉状分布于北东东、北北东向断层中,出露地表,有多条岩脉,岩石硅化、绿泥石化较强

8、,在岩石的裂隙中见铁锰质,局部可见零星浸染状铅锌矿化。  2矿床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