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悟道精神内涵以及政治美学的审美理想

《道德经》中悟道精神内涵以及政治美学的审美理想

ID:21883226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道德经》中悟道精神内涵以及政治美学的审美理想_第1页
《道德经》中悟道精神内涵以及政治美学的审美理想_第2页
《道德经》中悟道精神内涵以及政治美学的审美理想_第3页
《道德经》中悟道精神内涵以及政治美学的审美理想_第4页
《道德经》中悟道精神内涵以及政治美学的审美理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中悟道精神内涵以及政治美学的审美理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德经》中悟道精神内涵以及政治美学的审美理想摘要: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传世已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刷下,在各个时期都闪耀出不同的光芒。近些年来,老子的《道德经》又被拂去藏蓝封面的尘埃,重新走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人们期望从这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典籍之一的传世之作中,寻找到现代人在个人修养、真理追寻、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道;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简介:隋雨冰(1988.8-),女,辽宁省大连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I206.2[]:A  [

2、]:1002-2139(2012)-24-0-01  一、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的释义  1.道为何物  “道”并不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是个体修行也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这个道存在于天地之间,是万物恒生所遵循的共同之道。古来周易、文王,孔明、伯温,上观天象之变化,下览人间之百态,纵横古今之兴替,都只是为寻天地循环往复的一个“道”字。“道”字的内涵,让人们探寻了几千年,所有仁人志士都在探寻天地之间的正道大则,但是言语的表

3、现能力终究是有限的,所谓“言不逮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语有限的表达能力让我们每每已觉无限接近“道”之本质,仿佛一伸手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却又在这面前,只感徘徊不前,望洋兴叹。马克思作为近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也是于斯有感,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人类所不断认知的;但是真理又都是相对的,被时间、空间所制约着,需要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  2.得“道”之道  虽然绝对真理是否可以被认知是一个颇有争论的议题,但是我们在不断的认识新的真理却是不争的事实。此时的真理,也往往被我们冠以另一个名字,规律。既

4、然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我们又如何去认知呢?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个方法,也就是个人之道在“观复”。什么叫“观复”呢?“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在老子提出的这一观点中,又有和马克思主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贯通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感性认识是直观的、粗糙的初步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过程中,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得到理性认识;而经过加工的理性认识也不是最终认识,需要被继续提取加工才能进一步深化为更接近规律的

5、理性认识。这与几千年前的老子可谓殊途同归。  二、老子的政治哲学  1.百姓与百姓之间的关系  老子认为,一个真正安定的国家,百姓在物质生活的追求上可以通过劳动实现,而其在精神生活上则应该越是简单越好。他向往的是古时之风,民众之间都是回归到最简单的关系,彼此联系并不需要紧密,只要满足了生存需求,百姓对精神上的需求越是单纯越好。老子认为真正和谐的百姓关系必然是在“愚民”基础上才能产生的,这在今天看来也许有些不尊重人权,但是在一个百家争鸣,四分五裂的特殊时期里,这也不得不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非常时期之念。  2.理想的统治者形象  老子从他的“道”

6、出发,将“德”赋予了“圣人”,即他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统治者应该像天地一样无所偏私、无所憎恶地对老百姓一视同仁。老子心中理想的统治者应该是主持公平的圣人,不偏私不循亲,手持天下大道,不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百姓的荣辱,而是秉持公理,以百姓的需求为自身的需求。所谓“天子一怒,血流千里”,也正是从反面提出了同样的道理。作为天子之下为官的众臣们,往往是仰君王鼻息而作为,如果统治者以一己私心统治国家,势必导致各朝各代的外戚专权、宦官弄政,上行下效之下,国家的稳定也势必被颠覆。  3.理想中的官民关系  老子理想中的官民关系应该也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一种和谐

7、的关系。修“德”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对事物摘要: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传世已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刷下,在各个时期都闪耀出不同的光芒。近些年来,老子的《道德经》又被拂去藏蓝封面的尘埃,重新走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人们期望从这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典籍之一的传世之作中,寻找到现代人在个人修养、真理追寻、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道;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简介:隋雨

8、冰(1988.8-),女,辽宁省大连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I206.2[]: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