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

ID:2189117

大小:1.42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7-11-15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_第1页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_第2页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_第3页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_第4页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轨道交通2号线铁路南站车站基坑监控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宁波站基坑及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监控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1.1基坑工程概况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里程范围为K146+904~K147+028;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致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如图1-1所示,拟建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现火车南站,北侧为现火车站南站北广场,北广场北侧为南站西路;场地南侧隔永达路为宁波市盆景园,东西侧均为现有铁路轨道。2号线车站位于火

2、车站(地下一层)南北联系通廊的地下,呈南北走向。2号线有效站台位于国铁站场中心,2号线站台中心线轨面相对标高为-21.25m。图1铁路南站站位置图2号线铁路南站设置在铁路南站下方,为33.3米~33~---轨道交通2号线铁路南站车站基坑监控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宽岛式站台地下二层车站(车站上方为国铁出站厅,即地下一层),局部设夹层,标准段为四柱五跨砼框架式结构,地铁车站结构外包宽度为43.7m,站中心底板埋设为21.16m,车站净长为249m。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约18.9~24m。二号线宁波南站共设置出入口4座,风亭8座。并与规划中的地铁四号线

3、换乘。1.2地质状况1.2.1工程地质①1层:填土(meQ)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碎块石径一般约5~15cm,大者大于30cm,一般上部碎石含量高,下部粘性土含量高。表部局部地段以混凝土为主。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厚度为1.3~2.4m,局部厚度可能较大,一般在暗塘地段。①2层:粘土、粉质粘土(m)灰黄色,可塑,下部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有铁锰质斑点,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大

4、部分地段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有中~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40~1.87m,厚度较小,为0.6~0.9m左右。②1层:淤泥质粘土(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植物碎屑,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局部地段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粘土。~33~---轨道交通2号线铁路南站车站基坑监控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高压缩性,顶板高标-0.25~1.70m,厚度为2.4~4.3m。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灰色,流塑,薄层状构造,单层厚2~10m,层间夹粉土薄膜,粘塑性较好,局部岩性为淤泥质

5、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60~-1.59m,层厚3.0~4.8m。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夹不规则粉砂薄膜或薄层,粘塑性较高,局部岩性为粘土或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6.85~-5.80m,层厚3.0~6.0m。③1层:粉砂、含粘性土粉砂(al-m)灰色,稍密,饱和,厚层状,混杂粘性土团块,粘性土含量经占10~15%。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明显。该层零星分布

6、,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东南侧及西北侧,本次场地内未揭露,顶板标高-9.69~9.60m,层厚2.5~3.5m。③2层:粉质粘土(al-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中等,性质不均匀,夹粉土团块较多,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实测标贯平均击数为3击左右。该层为③1层粘质粉土的相变层,零星分布,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2.19~-9.43m,层厚2.9~4.7m。~33~---轨道交通2号线铁路南站车站基坑监控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④1层:粘土、淤泥质粘土(m)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含粉团块,土质不均,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韧性很硬,干强度很高,具油脂

7、光泽,无摇震反应。该层大范围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09~-10.35m,层厚2.0~4.7m。④2层:粘土(m)灰色,流塑~软塑,细鳞片状构造,土质较均一,韧性硬,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含少量半碳化物,粘塑性较好,岩性总体以粘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该层大范围分布,⑤层埋深较浅处缺失,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10~-14.09m,层厚4.6~7.3m。⑤1层:粉质粘土(al-l)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少数呈软塑状,厚层状构造,含铁锰质结核,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

8、部为粘土。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0.40~-14.7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