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结构隔振、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ppt

9结构隔振、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ppt

ID:21894192

大小:3.05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20

9结构隔振、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ppt_第1页
9结构隔振、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ppt_第2页
9结构隔振、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ppt_第3页
9结构隔振、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ppt_第4页
9结构隔振、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9结构隔振、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结构隔震、消能减震设计6.1概述抗震设计:依靠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御地震作用立足于“抗”,是一种消极设计方法传统抗震方法存在的问题:(1)结构的安全性难以保证传统抗震方法以既定的“设防烈度”作为设计依据,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建筑结构的破损程度及倒塌的可能性难以控制,当发生突发性超烈度地震时,房屋可能会严重破坏。6.1概述(2)建筑费用和成本大幅度增加传统方法是在设计时提高材料强度、加大构件(结构)刚度,其结果是断面越大,刚度越大,使用面积减少,建筑物自重增大,地震作用亦随之增大。(3)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传统抗震方法采用的是延性结

2、构体系,允许结构部件在强震时发生比较大的塑性变形,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这种方法对于某些不容许在地震中出现破坏的结构、或内部有贵重装饰、重要设备仪器的结构是不适用的。6.1概述(4)施工难度大结构构件和节点的钢筋配置过密,9度区甚至无法排布。(5)建筑物的高度受到限制等。为克服传统抗震方法的缺陷,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简称“结构控制”)逐渐发展起来。结构控制的概念:通过对结构施加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与结构共同承受振动作用,以调谐和减轻结构的振动反应,使它在外界干扰作用下的各项反应值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6.1概述结构控制的概念:在工

3、程结构的特定部位装设某种装置(如隔震垫等)、或某种机构(如消能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节点、消能器等)、或某种子结构(如调频质量等)、或施加外力(外部能量输入)、或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使工程结构在地震(或风)的作用下,其结构的动力反应(加速度、速度、位移)得到合理的控制,从而确保结构本身及结构中的人、仪器设备、装修等的安全或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结构控制技术按控制措施实施的方式不同,一般分为被动控制(PassiveControl)、主动控制(ActiveControl)、半主动控制(Semi—ActiveControl)和混合控制(Hyb

4、ridControl)四类。6.1概述(1)被动控制(PassiveControl)①隔震:在建筑物适当部位设置隔震装置,切断或削弱地面运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并提供适当的阻尼,从而使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大大降低,耗能能力加强。如叠层橡胶垫支座、高阻尼橡胶垫支座、滑移隔震支座和混合隔震装置等。6.1概述②结构自控:通过在结构中优选耗能材料和耗能杆件,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达到耗能减振的目的。常见的有:竖向通缝SW(剪力墙)、周边缝SW、双功能连梁、带抗震连梁的SW、顶层为刚性连梁的SW、偏交支撑、梁端设塑性铰的框架、悬挂式结构、底层设消能缝的砖

5、混结构。6.1概述③结构附加装置控制:在结构的适当位置安放耗能减振装置,以达到耗能减振的目的。主要有:各种耗能支撑、预应力摩擦墙、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粘滞流体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等等。6.1概述(2)主动控制(ActiveControl)指有外加能源的控制,其工作原理为:6.1概述常见的类型有:主动调频质量阻尼器(ActiveTunedMassDamper,简称AMD);主动支撑系统(ActiveBrace);主动拉索控制器(ActiveTendon);主动空气挡风板控制器(Ac

6、tiveAerodynamicAppendayes)等。6.1概述(3)混合控制(HybridControl)混合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同时施加在同一结构上的结构振动控制形式。从其元素所起作用的相对大小来看,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主从组合方式,即以某一控制为主控制部件,其他部件通过主要部件实现对结构的控制。6.1概述另一种是并列组合方式,即两种控制各自独立工作,对结构实施校正作用。目前,较为典型的几种混合控制装置有:AMD与TMD相组合,AMD与TLD相组合,主动控制与基础隔震相组合,主动控制与耗能减振相组合,HMS(液压-质量振

7、动控制系统)与AMD相组合等。6.1概述结构消能减震建筑的特点:1.消能减震装置可同时减少结构的水平和竖向的地震作用,适用范围较广,结构类型和高度均不受限制;2.消能减震装置应使结构具有足够的附加阻尼,以满足罕遇地震下预期的结构位移要求;3.由于消能减震结构不改变结构的基本型式,除消能部件和相关部件外,结构设计仍可按照《规范》对相应结构类型的要求执行。6.1概述消能减震技术的优越性:1、安全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在强震中能率先消耗的地震能量,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并保护主体结构和构件免遭破坏,确保结构的安全。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比传

8、统结构降低40%—60%。2、经济性:消能减震结构可以减少剪力墙的设置,减少结构断面和配筋,可节约造价5%—10%。若用于旧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则可节约造价10%—60%。3、技术合理性:结构越高、越柔,消能减震效果越显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