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ID:21895498

大小:1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第1页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第2页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第3页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第4页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小(312000)徐淑萍[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快速阅读、深度阅读的能力。群文阅读立足于作品本位、学生主体,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单元比较、教材整合、内外衔接等能让学生进行多元比较、触类旁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

2、4-030群文阅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阅读多篇在主题、写法、作者、年代等方面相关的文章,以拓展学生视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背景下,群文阅读立足于作品本位、学生主体,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肯定与赞誉。下面,笔者就自己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点滴做法、体会与诸位分享一二,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注意。一、单元比较早在20世纪,法国教育家丹·考斯特就积极倡导单元比较的教学方法,主张在单元教学中采取“整体阅读”的教学策略:布置几个比较性的问题让学生们阅读、思考、比较,还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到教室做出汇报。这

3、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开头都编排了一则“单元导语”,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群文阅读”的意识,为积极开展教改活动提供了便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依照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个性化认知,让单元比较这股“风”吹得和煦撩人。如,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笔者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单元导语,让他们意识到本单元学习的是“大自然的景物”这一主题。课文里描写的是高大巍峨的山峦呢,还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学生们带着十足的好奇翻开课本,为进行单元比较教学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接着,我组织学生阅读《燕子》《古诗两首》《荷花》这三

4、篇课文,小组合作,比较它们在描写内容、写作手法方面的异同。经过激烈地讨论,学生们在课堂展示环节阐述自己单元比较学习的成果。(一)课文内容生1:我觉得《燕子》描写的是鸟类,而《荷花》《咏柳》描写的都是春天的植物,至于朱熹的《春日》则是对田野春景的一个概括性画面。生2:我最喜欢的段落是《燕子》一文中的第二、第三段,还有《荷花》中的第二、第三段,因为这几段文字的描写生动、传神,似乎燕子就在我的眼前飞来飞去,似乎我能亲手触摸到荷花一般。(说完,这个学生就开始声情并茂地诵读这几个段落)(二)写作手法生1:《燕子》一课主要以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了燕子的飞行姿态,《咏柳》与《荷花》则更多地运用了

5、比喻、拟人的修辞,从柳树、荷花的细节入手,生动地再现它们的勃勃生机。生2:《咏柳》一诗后两句,《荷花》一文的第四、第五段都是作者的想象,是对春日美景进行了侧面烘托。这一点在《春日》一诗的后两句也有体现。……这节单元比较课,学生们不仅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尽享饕餮阅读的乐趣,更在充分自主的环境中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语文学习的魅力。这不,课堂即将结束之际,一个学生主动举手提问:“老师,我们这节课为什么没有一起阅读《珍珠泉》啊?”话音未落,学生们便纷纷地给出自己的见解。二、教材整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

6、空间,提高课堂阅读质量。在初尝单元整体阅读的甜头之后,笔者更大胆地尝试着将整本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阅读之前,我准备了丰富的课堂资料,包括古诗词的背景解读、作者简介,现代文的字词解读、拓展链接等,以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撷取。另外,学生们也需要进行准备。如,摘抄本,随时记下自己最喜欢的篇章段落;记录卡,写下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合作交流,但不再机械地编制学习小组。别说,在课程改革大潮中,教材整合群文阅读这股“风”催人奋进,给了我极大的安慰与鼓励,鞭策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步子迈得更大、更扎实。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时,笔者就组织了教材整合群文阅读,具体流程如下

7、:第一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周,要求学生整理自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字词障碍、精彩段落、理解困惑,并分门别类地记录在本子上;第三周是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第四周是学生们展示教材整合阅读成果的阶段。在第二周“理解困惑”环节,一个学生的问题很有深度:第一组、第三组的课文写的都是关于“自然”的主题,为什么不把它们整合成一组呢?在第三周的小组交流时间,学生们经过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组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以桂林、双龙洞、天山为代表,向我们展示了祖国山水的多姿多彩;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