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ID:21895760

大小:1.50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5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复习一、第一章框架图二、第一章重点总结2.1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3.地球仪16定义: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4.经线和纬线(1)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形状:半圆。长度:相等。相互关系: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指示方向:南北。(2)纬线定义:与赤道平行的线。形状:圆。长度: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南北两侧递减,到南

2、(北)极点为零。相互关系:平行。指示方向:东西。(3)经线的“名字”——经度度数起点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符号:W(西经)、E(东经)。度数划分方法:从0°经线向西、向东各分作180°。度数分布规律:从0°经线向西、向东,度数越来越大,最大为180°。(4)纬线的“名字”——纬度度数起点线:0°纬线(赤道)。16符号:N(北纬)、S(南纬)。度数划分方法:从赤道向南、北各分作90°。度数分布规律:赤道纬度0°,从赤道至两极,度数递增,极点度数90°。5.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划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纬南半球

3、。(2)东西半球划分界线:20°W和160°E两条经线。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6.五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2)各温度带的纬度范围北寒带:66.5°N以北;北温带:23.5°N~66.5°N之间;热带:23.5°N~23.5°S之间;北温带:23.5°S~66.5°S之间;北寒带:66.5°S以南;(注:面积最大的是温带,面积最小的是寒带。)地球的模型——地球仪7.特殊的点和线(1)特殊的点:北极(最北点)、南极(最南点);(2)特殊的线:赤道、北回归线(23.5

4、°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2.2第二节地图161.地图三要素(1)方向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指向标地图: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比例尺定义: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公式表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在求比例尺时,一定要注意将分子分母单位都化为厘米再求比值。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其中,注意文字式表述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而不是“图上距离等于实地距离**

5、”。比例尺大小比较:不同形式化为同一种形式,再分数比大小。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表示内容越简略。(注:可以联想中国地图为小比例尺地图,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3)图例定义: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符号是符号,注记是注记,符号比如山峰、河流、湖泊等,注记包括文字注记和数字注记,文字注记如行政区划图中各省名称,数字注记如陆高海深。)需要特别记忆的图例:16中国首都、省级行政中心、居民点、洲界、国界、铁路、河流

6、、运河、常年湖、时令湖、山峰、火山。2.地图的分类(1)按内容分。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注: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图都是普通地图。)(2)按区域分。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国家图、省图、县图等。3.地图家族新成员(1)遥感影像地图定义:以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影像照片为底图,经过科学制作而成的地图。分类:航空影像地图、卫星影像地图。(2)电子地图定义: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应用: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与决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智能交通和导航、公众信息服务等领域。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查找自己的位置信息,选择出发地到目的地

7、的最佳路线,查询周边信息、交通状况等。优点:储存容量大、使用灵活、功能强大、随身携带等。2.3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做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注:海拔和相对高度本质上都是相对高度,但海拔相对于相对高度而言算是绝对高度,此外,海拔和相对高度一般都以米作为计量单位。学习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分陆地地形的不同类型)162.陆地地形(1)基本概念地形: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叫做地形。(注:形态指的是“高低起伏的形态”。)(2)陆地地形五种类型的特点山地:

8、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即山脚),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海拔在500米以上,大多呈脉状分布。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范围宽广、面积较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