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摇篮

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摇篮

ID:21907026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摇篮_第1页
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摇篮_第2页
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摇篮_第3页
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摇篮_第4页
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摇篮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摇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的摇篮2004年原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为清涧县题写“传奇县”。其传奇色彩最具魅力的要数袁家沟村了,因为该村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居住过的窑洞,有红军东征时发表的《东征宣言》,也是毛泽东最高词赋《沁园春•雪》的诞生地,更是培养出四位省委书记而闻名全国的传奇村。袁家沟村位于清涧县高杰村镇北10公里处,山大沟深,它的东面10多公里是黄河,西面5公里多是无定河。“袁家沟,沟对沟,两条小河当沟流,四百人口住两头。”这是当地村民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袁家沟村内沟壑交错,两条无名小溪一年四季从不枯竭,村民叫它“常流水”。白家祖辈居住

2、的袁家沟分前沟和后沟,在后沟的地方分岔,形成东西两个沟,两条小溪沿着东沟、西沟顺流而下。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红枣、黄豆和谷子等,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这里白氏出高官的原因是陕北“闹红”比较早,1927年10月12日高杰村白明善等领导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革命的第一枪,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清涧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县8万人就有2万人参加革命,牺牲的烈士共有1600多人,老红军占全国的1/15,据清涧县1985年调查,当时还在位的从清涧县出去的省军级干部就有62位。袁家沟历史上就高官频出。据说在明代,袁家沟曾经出了一个皇帝亲封的副督御使。相传

3、当年一位风水先生在袁家沟山头转了几圈之后,连呼:“好!太好了!”接着他神秘地说:“袁家沟要出三斗三升菜籽官!”还有一个传说是,明朝初年,一名宰相看到袁家沟的风水富有灵气,断言要出九个皇帝,便向皇帝进言,在距袁家沟20公里的高家洼修建了一座玉皇大帝庙,破了袁家沟的风水,就这样袁家沟白姓的皇帝没有出现,却出了几个省委书记,当然这不过是民间的迷信传说。在近代,袁家沟人思想十分活跃,白崇熙1928年时任袁家沟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来参军后在国民党冯玉祥部官至师长。袁家沟村和高杰村、芝房皋、高柳树是清涧四大闻名村,在明清出的人才济济,几个村出了近200举人贡

4、生和拔贡。袁家沟的白姓,在家谱里,白姓族人每个人的名字按金、水、木、火、土五世一轮回排序。“现在的人如果在外面有人名字没有按此要求,在上家谱的时候,就会按辈分顺序另取一个名字,在旁边加注现用名。”袁家沟的白姓是五家,高杰村是白姓前九家,在他们村里还有白姓又九家。相传清朝的一个皇帝还曾给一家赐封父子翰林,在他们村还有一家“三子登科”的奇闻呢。就这样一个袁家沟村,为新中国输送了白治民、白如冰、白栋材、白恩培四位省委书记。白如冰与白栋材分别官至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治民曾任福建省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正部级干部);白恩培是现任的

5、云南省委书记。袁家沟村1927年创建中共党支部,为苏区革命策源地之一。1936年2月5日,毛主席翻山越岭,从双庙村出发,在川口过无定河经后坪里,行程75华里,于下午到达高杰村镇的袁家沟村。随后东征红军总部100多人也抵达袁家沟。毛泽东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来到这里策划东征。当时他住的是白玉才家的窑洞,一线5孔窑洞坐东向西,他住在中间,两边住着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沟道对面是红军总部机关住地,设有电话一部。在这里,他亲自部署和指挥红军东渡黄河天险;挥动如椽巨笔,写下了雄视千古、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1945年重庆

6、谈判时,他将此词赠与柳亚子先生,后在《新华日报》上公开发表,这是《沁园春•雪》首次公布于众。在袁家沟村,毛主席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和中央红军军事委员会名义,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征宣言》。他曾经使用过的被蜡烛烧下痕迹的小书桌现已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该村战斗和生活了19个昼夜后,率总部机关一起离开,经高杰村、高家洼、踏上了艰险的东征征途。1978年12月,在毛泽东诞辰85周年之际,袁家沟毛泽东旧居正式开放,陈列有生活用品、照片、地图、货币等。1994年被列为榆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还有红军总部旧址以及周恩来

7、、彭德怀、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2007年,清涧县对这些旧居进行了维修,填充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实物。 1936年2月5日,毛泽东到达袁家沟村后,当晚下了一场瑞雪。翌日,毛泽东带着随行人员踏着积雪,来到黄河岸边的高家洼塬上察看地形,了解渡口情况,准备挥师东征。这时,只见静卧在自己脚下的中华母亲河被冰雪所封,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片苍茫,皑皑白雪如一件素服,紧紧地包裹着婀娜多姿的大地。此塬地势开阔,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气魄。既是领袖,又是诗人的毛泽东脚踏高原,居高临下,心中涌现出无限感慨,他游目骋怀,浮想联翩,诗情澎湃,瞬间,一首千古绝唱在胸

8、中油然而生,返回袁家沟村后,一气呵成。如今,一块《沁园春•雪》词碑在苍翠古柏的掩映下,显得那样庄严肃穆,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那段辉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