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ID:21907182

大小:3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5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_第1页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_第2页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_第3页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_第4页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张骞两次通西域、班超出使西域的年代和历史意义。甘英出使大秦、我国和欧洲国家正式交往的年代。“丝绸之路”的含义。 

2、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张骞通西域和班超进一步经营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  (2)张骞和班超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学习。  3.能力培养:  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汉武帝为什么能打败匈奴?”学生回答后指出:汉武帝能打败匈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骞出使西域,为西汉提供了匈奴政治、经济、军事、地理

3、等情况,使西汉做到知己知彼。  2.导入新课  前面提到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那么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西域是指我国现在什么地方,汉武帝以前西域的形势如何?下面我们讲这些问题。  3.讲授新课(悬挂《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一、汉初的西域(板书)  1.西域的含义(板书)  西汉时期,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直至中亚或更远的地方统称西域。但就狭义来说,西域主要是指天山南北和葱岭(帕米尔)、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广大地区。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噶尔盆地。(边讲边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范围,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  2.汉武帝以前西域的形势(板书)  西汉

4、初年,西域共有36国,绝大部分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面。这些国家,人口很少,一般只有几千人到两三万人。龟兹(今新疆库车)有8万人口,人口最多的乌孙(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也只有63万,最小的只有几百人,但大多筑有城郭,国王以下设有简单的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士兵。这些地方的居民都从事农业,也有从事畜牧业的。农业盛产稻、麦、葡萄。畜牧业有驴、马、骆驼,大宛(今苏联中亚安集延一带)的汗血马远近闻名。此外特产有玉石、铜、铁,于阗(今新疆和田)和鄯善(今新疆若羌)的玉石驰名中原。有些地方的居民已懂得铸造兵器。  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并统治这些国家。匈奴向各

5、国征收繁重的赋税,把当地人民当奴隶一样对待,经常掠夺各国的牲畜和粮食。  二、张骞出使西域(板书)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匈奴贵族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十分残暴。例如: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然后匈奴贵族又强迫大月氏西迁,最后赶到大夏(阿富汗北部)。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憎恨。匈奴还以西域为据点,不断对西汉发动军事进攻。  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募人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讲解课本109页《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张骞

6、是汉中城固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他率领100多人踏上征途,不幸在中途即被匈奴所俘,被拘禁了10余年。虽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出使凭证)。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完成任务的决心。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路上遇不到人烟时,就打鸟兽充饥,越过葱岭,到了大宛。由大宛介绍,又经过康居、大夏,张骞才找到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二是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

7、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了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前后13年,最后只剩下他和党邑父两个人回来。(让学生到挂图前找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并请学生朗读110页小字,指出此段文字反映了张骞忠于祖国、百折不挠的优良品德,值得同学们好好学习。)  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