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ID:21908320

大小: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_第1页
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_第2页
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_第3页
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_第4页
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地位和作用:  “”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  为105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

3、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  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  了悬念。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  取硬币的思

4、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  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  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安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①.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

5、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  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

6、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118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  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  教

7、师控制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在。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

8、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介绍实验装置。  ②.模拟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