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茶区普洱茶品饮口感与鉴赏

各茶区普洱茶品饮口感与鉴赏

ID:21913294

大小:3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各茶区普洱茶品饮口感与鉴赏_第1页
各茶区普洱茶品饮口感与鉴赏_第2页
各茶区普洱茶品饮口感与鉴赏_第3页
各茶区普洱茶品饮口感与鉴赏_第4页
各茶区普洱茶品饮口感与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茶区普洱茶品饮口感与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各茶区普洱茶的品饮口感与鉴赏品茶,属于相当个别性的休闲。尤其普洱茶除了品茗以外,尚有其它外围附属价值与乐趣,口感享受只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在台湾除台湾茶之外,普洱茶能一枝独秀区别于其它茶种的主因。优质普洱茶的界定,除了个人香气口感的好恶,以及个人经济能力允许下,还有购买当时的需求目的。笔者在此针对新制一年左右的生茶饼做说明,从茶区、品种、茶菁辨识、饼模与紧压度、茶汤、香气口感、叶底等等深入探讨,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有所参考依据。茶品以口感与陈化特性区分,消费者购买时略可分为三个方向:一为尝鲜,不储存。二为可立即尝

2、鲜,且在五至七年内能有快速变化者。三为适合长期储存的茶品。此三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界线,或因消费者个人口感评鉴差异过大,笔者在本文所陈述,仅能当建议,而非唯一规格标准。辨识生茶与熟茶  本文以探讨生茶品适合品尝或是收藏为主题,所以有必要先将生茶与熟茶分辨出来,以免照成消费者的误解。然,有些茶品制程以轻发酵制程,或是因制程失败而自然产生轻发酵,如此茶品易让消费者错乱。此类茶品完全需看经验与实体辨识,很难以文字形容,所以笔者不在此冗述。还有些茶品入湿仓之后,因当初制程发酵不均或拼配老茶菁,或因湿仓潮水不均,叶底有黄

3、红色与黑硬叶底夹杂,常有茶商与消费者误认此为生、熟料拼配;在国营厂并没有生熟料拼配方式,纯粹是信息不足的误判,现代私人茶厂才有出现生熟拼配的做法。生饼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口感: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清香水甜而薄,微涩。如台湾绿茶。汤色:以黄绿、青绿色为主。叶底: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揉韧有弹性。熟饼茶制程:鲜叶采

4、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发酵较轻者有类似龙眼味,发酵较重者有闷湿草席味。口感:当发酵度充足时,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发酵度较轻者,尚有回甘,香气明显、口感较重;若没有经过湿仓,陈化后容易口感转酸。汤色: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红黑色为主。叶底:洒水渥堆,而发酵度较轻者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

5、色居多,较硬而易碎。茶区下关茶区  1950年初到1970年代末期下关茶厂在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四个茶区的茶菁均有调拨,至19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双版纳自治州的茶菁调拨。近年坊间所谓下关茶区为早期顺宁及景谷茶区,也就是现今思茅地区、保山与临沧地区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此茶区的共通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茶菁的特色。勐海茶区  清代以前普洱茶的集散地以普洱为主,清朝末年普洱茶的制作技术向南传递,由普洱、

6、思茅到倚邦、易武、勐海等地区。至民国初年,因种种政经因素、交通问题,加之瘟疫肆虐,茶叶的贸易重心完全由勐海地区所取代。1950年代初期勐海茶厂除在本县茶区设站收购毛茶外,并在景洪、勐力腊等县设站收购毛茶。且1952年开始,勐海茶厂及所属南糯山分厂开始收购部分鲜叶直接在场内加工,成为初、精制合一的最早典范。目前勐海茶区涵盖在西双版那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包括景洪、巴达、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孟力龙、孟力宋、孟力遮等地区。纬度与海拔较低,气温稍高、雨量较多,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是此茶区茶菁主要特色。易武茶区

7、  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就是所谓的澜沧江以北的江内茶,涵盖当时六大茶山。现今涵盖范围包刮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江城等茶区。目前易武茶区并无大型制茶厂,然因有古老历史制茶传统与神话,茶区中还有许多野生型与栽培型野生茶、大量野放茶园及少数民族栽培茶园,目前坊间仍有大量标榜易武茶区的茶品为消费者所喜爱。此茶区因人工栽培茶园历史悠久,目前尚有许多百年左右之古茶园;也因此许多古茶园变异茶种甚多,在茶种与茶性茶质上的特色较难分辨,只能以地理气候环境造成的特质加以分析。纬度

8、与低海拔最低,气温最高、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种种类多、茶质厚重、各种茶种香气特异、苦涩度高,是此茶区茶菁特色。品种野生型野生茶多为乔木,树姿高挺,树高3m以上。茶叶因种生而容易变异,在同一茶种中,常有多达四五种变异茶种。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5~8cm,成叶长可达10~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主副叶脉粗壮而明显。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