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 温》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 温》教学设计

ID:2192186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 温》教学设计_第1页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 温》教学设计_第2页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 温》教学设计_第3页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 温》教学设计_第4页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 温》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 温》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温》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中地理《气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天气、气候、气温、平均气温等概念以及气温测定的基本方法;掌握大气的受热及海陆受热的差异等原理。  2.通过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大气热状况的方法。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天气、气候、平均气温等概念以及大气受热原理,难点是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气候现象。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①日平均气温;②×地×月日平均气温统计表;③大气受热示意图。  实验(可选作):沙与水的受热

2、与冷却。用具:两个聚光灯(或台灯)配200瓦灯泡,两个玻璃器皿、水、沙土、温度计、计时器。  教学提纲  一、天气与气候  二、气温与气温测定  1.气温与气温测定  2.平均气温与气温极值  三、大气的受热原理和气温的垂直变化  四、水陆受热的不同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我们日常听到的“天气预报”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气温、阴晴、风力等。)  天气预报是预报每天的天气状况,与我们说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呢?  [指导同学阅读]读教科书第41页,做练习“想一想”  [教师总结]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某地区的大气状况。但时间长短不同。天气是指一个地

3、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如阴晴、冷热。气候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平均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和综合。  我们研究和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认识。今天先来讲述气温。  气温(板书)  一、天气与气候(板书)  二、气温与气温测定(板书)  你知道什么是气温吗?气温是怎么测定的?  1.气温与气温测定  [教师讲述]我们时时能感受到大气的冷与热,也就是说,大气是有温度的。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如4℃读作四摄氏度,-5℃读作零下五摄氏度。  [提问]测定气温要使用什么工具?(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

4、]现在我们来测一下教室内温度。(教师教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并叫几个同学读出教室内气温数值。)  [教师讲述]由于一天里不同时间的气温不同,所以要多次观测气温,才能知道气温的状况。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三次:一般在北京时间7时、13时、19时。根据各地的情况和需要,观测的次数和时刻可以不完全一致。  过渡在描述气温状况时,经常要用的是平均气温与气温极值。  2.平均气温和气温极值  [展示投影片]日平均气温(教材第42页图4.3)。  [提问]这一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各是多少?计算出平均值。(7℃、14℃、12℃、3℃。平均

5、值为9℃)  [教师讲述]一般,我们把一日内的几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称为日平均气温。我们把一个月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称为月平均气温。我们把一年内每个月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叫年平均气温。  [展示投影片]×地×月里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统计表。  [练习]计算该地×月的月平均气温。  [教师讲述]气温极值就是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陆地每天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以前。一年当中,世界大多数地方月平均最高气温(指陆地上),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在l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6、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一日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的日较差。  [提问]北京某日最高气温为32℃,最低气温为18℃,气温日较差为多少?(32℃-18℃-14℃)  [提问]北京某年7月平均气温为28℃,一月是-4.7℃,气温年较差是多少?(26℃-(-4.7℃)=30.7℃)  [提问]气温年较差大的地方与气温年较差小的地方相比,冬夏气温的变化有什么不同?(气温年较差大的地方,冬夏气温变化剧烈,气温年较差小的地方,冬夏气温差别较小。)  过渡每天不同时刻的气温变化与太阳升落有联系吗?有,气温随太阳照射加强而升高,日落后,气温降低,直

7、至第二天日出前,气温降至最低。这说明太阳的照射是大气热量的来源。大气是怎么受热的呢?  三、大气受热原理和气温的垂直变化(板书)  [展示投影片]大气受热原理示意图(教材第52页图)。  [教师讲述]太阳光线透过大气时,大气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就好像太阳光透过玻璃窗时,玻璃并没有增温。地表吸收太阳光线温度升高后,又把热量传给近地面空气,使地面上的空气受热,温度也就增高了。高山顶部距地面较远,加上空气稀薄,所以气温比山脚处低。可见大气的受热,主要是受地面放出来的热量的影响,而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受热的空气,因膨胀而变轻上升。随着高度的增加,距地面越

8、远,空气受到的热量也越少,空气的温度逐渐降低.大约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  [提问]位于南纬3°的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高5895米。山顶的气温比同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