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古镇的再生保护与更新

历史文化古镇的再生保护与更新

ID:2193530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历史文化古镇的再生保护与更新_第1页
历史文化古镇的再生保护与更新_第2页
历史文化古镇的再生保护与更新_第3页
历史文化古镇的再生保护与更新_第4页
历史文化古镇的再生保护与更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古镇的再生保护与更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文化古镇的再生保护与更新  【】针对当前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以陕西陈炉镇为例,从空间布局、历史遗存、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整治措施,笔者探讨在古镇中延续文脉,尝试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复兴进行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耀州瓷;保护与更新;    0引言  2010年,中国陈炉古镇旅游发展论坛在铜川举行,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在简要介绍了铜川的社会经济发展后谈到,铜川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陈炉古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目前,陈炉古镇正处于保护与更新整治的关键时期,需要认真分析自身价值特色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采用正确的策略开展保护更新工作

2、。  1陈炉古镇概况  1.1历史沿革  陈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铜川市东南20公里的山巅,制瓷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宋元以后著名的古耀州窑延续生产的唯一窑场,北宋时制瓷业达到鼎盛,清乾隆年间曾创造了年产八百万件瓷器的业绩。曾在古时出现过“郁郁千家烟火迷”的“炉火不夜”的壮观景象,是当今历史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规模最大的古陶瓷窑场。其古窑属于耀州窑体系,是在耀州窑遭战火焚毁衰落后而逐渐兴起的。  1.2历史遗存  陈炉古镇现为综合性风景区,规划布局依山就势而建,不仅有游赏对象和旅游设施,当地还有大规模的居民进行瓷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组成了复合型的民居社会系统,因而其结构特

3、征上由风景游赏、旅游设施、居民社会三个职能系统组成。古镇分为居民生活区、生产作业区、文化教育区、行政管理区四部分。各区间相互联系,有的当地居民自家本身独成生产体系,瓷窑产品远销国内外,如李家瓷坊。  陈炉古镇属人文史迹型景区,是古耀州窑的继承和延续,炉火传承至今已有1300余年,是唯一连续烧造从未断烧的耀州窑系窑炉,是活着的耀州窑。这些历代窑址依山排布,密如蜂房,瓷片铺路,细致入微,从院落到街道,都能看到那些废弃瓷片掺在泥土中,按色彩搭配,横竖相隔,排列有致。景区现如今残留着多个各个朝代的窑炉遗址,成为人们前来旅游的一大看点。各家院墙全是罐罐垒砌,窑院的边缘是另一家的窑顶,罐罐便成了每

4、家预防危险的防护墙。  据文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始于周,兴盛与明清,据资料,陈炉共有金、元、明清陶瓷地30余处烧瓷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代文化堆积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明代窑炉遗址。经过千年的烘烤和长时间的高温烈火烧制,窑炉的原料土质已经熔炉变形,当地人把这种熔炉变形的石块,称为琉璃。触及表面,会感到凹凸不平,但在阳光的照射下却绚烂夺目,酷似风化千年的岩浆。  1.3建筑风貌  古镇因处黄土高原东南部,建筑布局多为退台式,一层层密集交错的窑洞沿山盘旋上升,窑上叠窑,一家窑背就是另一家的窑院,又不同于黄土地上常见的独户的土窑院落。虽无统一规划,但布局高低错落,因山造势,层叠有序

5、,上下左右,层层叠叠密如蜂房。家家户户的院墙更是别具特色,用废弃的罐、缸、盆、碗堆砌而成,正面墙壁色彩斑斓,据当地人介绍,这些罐罐名为“匣钵”,是原来陶厂专用来烧制瓷器,后更换下来的匣钵因为自身轻巧,就成了陈炉人眼中的宝贝,废物利用,作为自家的院墙。展现出陈炉古镇特有的人文风貌特色。  2陈炉古镇特色产业  陈炉的特色产业当属陶瓷业,生产形式以民营为主,生产工艺以民间形式而存在,艺术表现以民间生活为源泉。笔者先后多次参观了古镇的生产车间和民间作坊,陶瓷的生产工艺为手工拉坯,烧制---加工---成品自成一生产体系,有的陶瓷形象还有专门的模子,马蹄要烧成,历千年而鲜有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工

6、艺尽管落后于时代,却成为以今赏古的一面镜子,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装饰工艺上从民间艺术汲取营养。扬陈炉文化之长。陶瓷上的花纹均为工人手工雕刻,“土艺术”的道艺十分高超,可谓是民间艺术家。  然而,陶瓷烧制的成本也是相当大的,每烧制出炉一件成品,只要有一点点的瑕疵,都将变成废品,十分可惜。这就看到了窑厂外为什么成堆成堆的瓷罐和精美陶艺品在阳光下暴晒而无人理睬。在民间的小作坊家的院墙上也可见到,一个个倒流壶依次排列摆放,虽为疵品,但这一独特景观也堪称古镇一大亮点。  3现状与问题  就目前景区发展来看,古镇缺乏一个整体保护和开发规划,在考察中发现还有个别官窑遗址未被保护起来,周围杂草丛生。原

7、始古朴的风格是陈炉发展旅游的亮点,又要搞旅游开发,还要挖掘保护瓷风古韵,要搞招商引资,同时还要保护古镇不被破坏。对于这一综合性风景区,要控制游人数量,规范游人行为。对各代窑址定期保养、修护。  古镇内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较差。通往陈炉景区的公路基本上是依山而修,等级低、坡度大、弯道多、路况差。特别是上下水问题,一直是中国老城(镇)区中较难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古镇区传统民居内自来水供给不足,饮水和陶瓷用水以水井为主。据笔者了解,当地居民饮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