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红豆再展芳菲

南国红豆再展芳菲

ID:21940714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5

南国红豆再展芳菲_第1页
南国红豆再展芳菲_第2页
南国红豆再展芳菲_第3页
南国红豆再展芳菲_第4页
南国红豆再展芳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国红豆再展芳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国红豆再展芳菲摘要:粤剧,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经历了许多的起起落落。粤剧的乏陈冗沉让许多观众兴缺缺,甚至出现年龄断层的现象。而新兴粤剧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象,也是近现代时期粤剧改革的一种重大的旅程碑,标志着粤剧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本文根据新兴粤剧《花月影》与传统粤剧从四方面进行比较,从而看到粤剧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获得的重大突破,也说明了粤剧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花月影》;粤剧改革  :J805:A:1005-5312(2011)35-0160-02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源于明清时期。当时珠三角经

2、济发展繁荣和社会的稳定性吸引了许多外省戏曲班组赴粤长期演出并定居于此,全国各地的唱腔和小曲小调也随之进入广东地区传播流行,广东本土音乐在吸取了这些外来音乐文化要素后孕育出具有岭南色彩的音乐风格。由此可见,粤剧具有强大的兼容性,而在这兼容性的背后,却是它的敏感善变,形式不稳定。粤剧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不断吸取其它剧种的特色,甚至改编其它剧种的剧目,跟随着别的剧种的风格,使观众在观看产生错觉,一会儿像京剧,一会儿像越剧,使人很迷茫,随着也减少了它自身的特色。年轻一代的人们无法接受这种现象,因此在当社会中出现“文化

3、断层”这一说法。这个问题引起了广大粤剧爱好者的深思,其中粤剧的改革就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2002年时,被誉为粤剧改革先锋的《花月影》被搬上舞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可小觑的风波。《花月影》的上演所吸引的群众从原来仅仅是粤剧爱好者扩大到白领、学生等的广大群体中去,使得更多人爱上粤剧,掌声嘘声,支持者反对者各执一词。《花月影》作为粤剧新世纪的改革究竟进行得成功吗?  一、剧本改革  如果对广东的青少年一代进行采访“为什么不喜欢粤剧?”从中会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慢”。青少年一代都是嫌粤剧的节奏过去缓慢。何为节奏

4、呢?难道它仅仅标示着剧情发展的松紧?抑或单纯代表着演唱速度的快慢?如果一出戏整个流程如同机器运行般简单的反复,只能让人感到疲倦乏味。由此揭示了粤剧剧目的老套,无创造性,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适应时代的变迁而突破,只是停滞不前。因此,剧目成为了粤剧创新的关键性问题。  新中国成立期间,粤剧剧本的撰写都是于小说、民间故事、社会新闻、道听途说的故事等等,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这样编撰的剧本很粗糙,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和筛选。剧本为一剧之本,其自身的基础很薄弱,滥编滥演的现象至今仍然有些积习难返。所以剧本的改革刻不容缓。  自

5、从《花月影》被搬上粤剧舞蹈台后,这一现象得到明显好转。这出戏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那些司空见惯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古老命题。一眼看过似乎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可是编剧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以及人性复杂层面的展示,赋予它新的意蕴。别具一帜的形式,一时之间受到许多青年,白领,中学生的热捧。这无疑成为了“粤剧改革的里程碑”  究竟编剧是如何用一个古老命题来吸引新时代时人类的呢?其剧情并不复杂,描述了青年军官林园生与红船女伶杜采薇相爱,林园生的上司命令其将杜采薇当成礼物赠送予土匪,杜知情后希望与心上人相携逃

6、走,而林却因为贪恋功名利禄以不能“因小失大”为由拒绝,杜万念俱灰,便自缢身亡。林的官职也随即被罢黜,落得人官两空,悔恨不已的结局。  剧中塑造出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生动丰富,有浓郁的文人气质。自怜自重自多情,自洁自傲自孤单。在剧中,杜对林的期许远远超出至男女私情,更多的似伯牙的知情知遇感慨。全剧以杜采薇的“天问”贯穿始终,整个剧目都充满深沉苍茫的悲怆感。  天问之一,家在何处?天问之二,何时归去?天问之三,知音何处?天问之四,何事为大?天问之五,人间正气何处寻?天问之六,人间岂有抱柱之信?天问之七,哪得如此恩?层

7、层的相问,层层的加深,环环相扣,每一问都似乎有答案,可答案却千呼万唤终不出。七个“天问”即为杜采薇的一生,观众也会被“天问”所呈现的悲情色彩所打动。在欣赏美妙唱腔之中也体会到近乎拍拉图式的生活理想。  用全新的态度去面对剧本的撰写,用新颖的手法诠释故事情节以打造成功的吸引更多人眼球的粤剧。这一成功的举动带动了广东地区许多粤剧团对剧本进行改革。以致我们现在看到那些好的粤剧的诞生。如《再打金枝》、《奇情记》、《小周后》等等。《小周后》的编剧是上海剧作家胡筱平。许多的粤剧爱好者都会对其产生疑问,一个外地人不懂粤语,

8、能够写得出好的粤剧剧目吗?对此当地人会觉得丢脸,难道粤剧需要一个外地人来写吗?可是《小周后》演出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改革的口号叫得多么轰轰烈烈,缺乏创新精神的剧本这一严重问题真真实实的摆在我们的眼前。  改革剧本,势在必行。只有好的剧本,才能够让粤剧从乏味,枯燥的俗套中脱离出来。  二、唱腔改革  戏曲音乐和语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地剧种唱腔风格都与当地语言声调紧结合。广东方言的特点是字音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