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雲雜誌-第二期

法雲雜誌-第二期

ID:21949314

大小:316.0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8-10-25

法雲雜誌-第二期_第1页
法雲雜誌-第二期_第2页
法雲雜誌-第二期_第3页
法雲雜誌-第二期_第4页
法雲雜誌-第二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雲雜誌-第二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期1997年03月出版-71-·第二期o文摘§止觀明靜-南泉普願禪師…………………………………………………..2§阿闍黎說故事-貧窮布施之可貴……………………………………….4§《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二……………………………………..6§三業覺警治日常……………………………………………………………17§除夕夜‧夜話北京行……………………………………………………….26§佛法弘揚本在僧……………………………………………………………31§南北院行事紀要…………………………………………………………..32§師父的法語…………

2、……………………………………………………..33§佛學問答……………………………………………………………………34§編後語………………………………………………………………………35§逆流(動中禪)…………………………………………………………….36o法雲園地§說翳………………………………………………………………………….42§淺談初發心菩薩的心理建設…………………………………………..47§霹靂火與清冷雲…………………………………………………………..51§止觀作意半月禪…………………………………………………………56o生活札

3、記§但盡華情…………………………………………………………………….57§偶得…………………………………………………………………………..59§小寮房的聯想……………………………………………………………..60§菩提心願……………………………………………………………………63§相逢何必曾相識………………………………………………………….65o護持篇§護持玅老的決心與心得………………………………………………..67-71-南泉普願禪師玅境南泉山普願禪師(748-834)鄭州新鄭(今之河南鄭縣)王氏子,生於唐玄宗天寶七年。至肅宗至德

4、二年(757),年十歲,跪請於父母,乞出家獲允。投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受業。苦節篤勵,胼胝皸瘃,不敢為身主,其師異之。代宗大曆十二年三十歲(777),詣嵩山會善寺暠律師受具戒,習相部舊章,究毘尼篇聚之學。後遊講肆,上楞伽山頂,入華嚴海會,抉擇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觀之關鑰;領玄機於疏論之外。後扣大寂之門,頓忘筌蹄。德宗貞元十一年(795)拄錫池陽南泉山煙谷,刊木以構禪宇,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文宗太和年初(827)受請下山,學徒湊集,言滿諸方。太和八年(834)十月二十一日示疾,十二月二十五日,東方明,告門人曰:「星翳燈幻亦久矣,

5、勿謂吾有去來也。」言訖而謝!春秋八十七,僧臘五十八。這是普願禪師的略傳。十歲出家作沙彌,三十歲才受具足戒,其中間的二十年只是行苦行嗎?受戒之後學戒,學《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又學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楞伽經》中有唯識義,《華嚴經》、《清涼疏鈔》亦兼以唯識義釋之。「領玄機於疏論之外」,謂其不滯於名言,而能深悟離名言的第一義諦。此句的讚歎雖妙,然而未言及從那一位大德學習,略嫌不足!後又到名稱普聞的馬祖道一(大寂禪師)處參學,「頓忘筌蹄」仍然是離名言之義。從三十歲開始參訪,學習經教十餘年,貞元十

6、一年入池陽南泉山(今之安徽貴池縣)居阿蘭若三十年,息諸緣務,專心禪觀。極為殊勝!太和年初,才開始為人說禪,其時這位禪師已是八十歲的老翁了。至太和八年謝世,中間只有八年弘揚禪法。這位禪師修禪之前有十八年的義學基礎,然後轉入禪的自證,此即與「不學而禪」不可同日而語也!茲錄其法語三則如下:-71-一、師在山下作務,僧問:「南泉路向甚麼處去?」師拈起鐮子曰:「我者茆鐮子三十錢買得!」曰:「不問茆鐮子,南泉路向甚麼處去?」師曰:「我使得正快!」二、「師歸丈室,將何指南?」師曰:「昨夜三更失卻牛,天明起來失卻火。」三、僧辭曰:「學人到諸方

7、,有人問:『和尚近日作麼生?』未審如何祇對?」師曰:「但向他道:近日解相撲!」曰:「作麼生?」師曰:「一拍雙泯!」第一則:此僧問路的本意,應是去南泉山親近普願禪師,學習云何證悟第一義諦法門(即是四聖諦中的道諦一一涅槃路);但不知去南泉山的路在何處,所以請問向甚麼處去。今普願禪師直接按其本意而教授之曰:學習中觀無相般若,是為趣證勝義之路也。茆即是草,鐮為斬草之刀,子是口頭語。鐮能割草,譬喻無相中觀,如法修之,可以斷惑證真。「三十錢買得」謂學習中觀非難事也。禪師的回答,雖然是直接痛快,但是那位法師沒有聽懂,反而認為禪師誤會了他的問

8、意,所以加以簡別說:「不問茆鐮子,南泉路向甚麼處去?」禪師不變原意說:我學習無相中觀已三十多年了。覺得很好用!第二則,「丈室」是寺內的領導人住處名稱;在此室中住,即表示此人是一寺的住持,故云歸丈室。既任住持,有責任領導大眾修學聖道,然而諸方施設法門,各有不同,不知仁者以何為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