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

ID:21956722

大小:506.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0-21

跨文化交际学_第1页
跨文化交际学_第2页
跨文化交际学_第3页
跨文化交际学_第4页
跨文化交际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跨文化交际学刘倩倩书目[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4]陈国明,WilliamJ.Starosta,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选择本书的原因1.贾玉新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比较权威。2.本书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较为全面,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主要讨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

2、要性和多学科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建构。第二部分:宽泛的交际环境与跨文化交际:文化定势之对比分析主要讨论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物理、时间环境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第三部分:具体的交际环境:情景,人际关系与交际文化主要包括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社会情景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以及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三个方面。第四部分:规范、符号、代码及编译码主要讨论规范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交际过程中的编码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符号、代码系统。第五部分:交际之文化差异主要从语言哲学观、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文字认

3、知过程、以及汉英语句法这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六部分: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在讨论交往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言语行为之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放在恭维语和道歉语行为方面。第七部分: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主要包括思维方式与语篇及话语结构和英汉句型转换翻译法两方面。第八部分:情景(性别、场合)、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主要包括从文化视角来解释和分析男女性别之间在交际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中美在贸易谈判桌上的文化差异的讨论看交际与场合因素的关系。第九部分:非语言行为及其文化差异主要从非言语行为的分类、社会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十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多元文化时代的交际主

4、要探讨如何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以及多元文化、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交际。读后感:通过阅读本书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而且本书还从人类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相关学科的视角,对社会和文化规范、语言的哲学观以及交际行为和非语言的交际行为进行了多方位的文化对比分析,能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直觉的敏感性。第三章: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本章的讨论属于文化定势的对比研究,即以民族文化的整体取向研究为基础。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价值观念系统世界观与跨文化交际民族性格3.1价值观念系统价值观念是任何社会或文化中的人们所回

5、避不了的指令、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事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本节仅就与跨文化交际关系密切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主要包括: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还是天人相分;2)人际关系,是群体取向还是个人主义取向;3)人对“变化”的态度,是求变还是求稳;4)动与静,是求动还是求静;做人与做事;5)人之天性观,是“性本善”取向还是“性本恶”取向;6)时间取向。3.1.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地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天人合一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

6、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并与自然和谐统一。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以及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觉。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切二分,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中逻辑的思维模式,以及求“精确”的言语观。3.1.2群体取向与个人主义取向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1)在群体取向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2)他人取向是群体取向的伸

7、延,表现在:中国人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群体取向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至关重要,人们相互依赖达到万事必须凭“关系”的地步。·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在西方,个人主义这一重要概念充分体现在以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之中。根据洛克的观点,“生物的个体是自然的基本单位”。个人主义也意味着对自由,对差异的追求——人们的行为、言论、思想都体现与别人有所差异。3.1.3求变与求稳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的生活则被“万物不变”,或“万变不离其宗”,“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精神所笼罩。尽管近年来中国社会

8、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是在稳定中求进步,求发展。美国文化的真谛在“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