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俗文化

南京民俗文化

ID:21958830

大小:13.00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21

南京民俗文化_第1页
南京民俗文化_第2页
南京民俗文化_第3页
南京民俗文化_第4页
南京民俗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民俗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陵老南京的十大怪一怪,城墙无规则。二怪,毛娃满月抱门外。三怪,羊肠小巷出不来。四怪,马桶满街晒。五怪,穿着裤头扎皮带。六怪,老头怕老太。七怪,石头满街卖。八怪,街边摆擂台。九怪,家家吃野菜。十怪,“四件”比肉卖得快。民俗文化春节元旦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老南京过大年十般讲究1、“灶王爷上西天,帮着人民做好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送灶时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起2、“腊月二十四,

2、掸尘房子;掸完尘,二十七八;二十七八,洗邋遢。”——掸尘时间:腊月二十四起3、“十全十美十样菜”炒“十样菜”——时间:腊月二十八起4、“有钱无钱,剃个花头过年。”——剃头时间:除夕晚上前5、“‘福’字倒着贴,福到了”——贴福字时间:除夕6、“鲢鱼:年年有余(鱼);芹菜:勤快”除夕宴时间:除夕晚上7、“长命百岁、吉祥如意”——压岁钱时间:除夕晚上8、“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守岁时间:除夕夜里9、“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拜年时间:初一早晨起10、“娃娃出来玩灯、不要你红、不要你绿,只要你一根洋蜡烛”观灯猜谜时间:元宵

3、节小年迎财神按照南京人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放在簸箕里多日的垃圾可以到处门外了。人们等待着子时的时候,子时到时,各地响起了震天的鞭炮声,声音有时甚至可以赛过大年三十。这天,南京老习俗中,夫子庙就开始上灯了,大大小小的荷花灯,菠萝灯,生肖灯等等各式各样的灯都亮起来了。元宵灯会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爬城头爬城头在正月十六。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

4、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上巳节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清明踏青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此时正值春

5、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有谚云“春牛首”。“立夏尝三新”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这时,人们自然需要换换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端午游秦淮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

6、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在南京,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五红”,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黄鳝”,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五红”替代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历来流传的炒五毒。之后又有人玩出花样,谓五月近黄梅,国人崇尚黄,菜肴应有“五黄”,即烧黄鱼、烧黄鳝、拌黄瓜、咸蛋黄、雄黄酒,也有说雄黄酒应为黄豆芽烧豆腐干,寓意如意太平。午饭后,全家人去夫子庙观看秦淮河龙舟竞渡。金陵龙舟向有“三帮”,有河帮、江帮、木帮,龙舟之多,规模之大,别处也不多见。各船均饰以彩筝;有少儿扮戏

7、中人物在上作种种游戏。当舟过之时,河岸人家掷银角、铜钱或放鹅鸭,为龙舟竞取之以为乐,谓之“夺标”。岸边男女蚁集,罗绮如云,金鼓齐鸣,欢声雷动。富庶人家还事先订租游船,泛舟览胜。秦淮游船自唐朝兴起,明清直至民国前期为盛。画船箫鼓,桨声灯影是秦淮河上一道斑斓夺目的亮丽风光。“送夏”进入夏季,天气不仅转热,各种传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锐减,会因此不思饭食,即所谓“疰夏”。南京风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儿送凉枕、羽毛扇、夏服)、称体重(据说立夏时称过体重之后,便不会疰夏)。南京人还喜欢吃豌豆糕,《金陵岁时记》称:“立夏叫小

8、儿骑座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中秋月摸秋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此夜,天上月圆,人间圆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赶回家团聚。南京人喜合家赏月,叫“庆团圆”,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而以游玩月桥为最盛。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为旧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