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ID:21961770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归纳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归纳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归纳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归纳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归纳1、马克思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P3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P33、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P9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

2、想成为科学。P105、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286、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28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P29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308、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P319、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3210、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

3、在方式和根本属性。P3211、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P321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P321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P3414、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表现: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5、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40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P40

4、16、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P4017、新事物的定义: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P411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P43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和“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9、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

5、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P4420、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总之,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P46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7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

6、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斗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472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57-P59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④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⑤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23、主体、客体、中介的定义:P63主体是指具

7、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成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2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P65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P69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

8、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总之,实践是它们统一的基础。27、★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P70—P71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②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8、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唯物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