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祛昧”与莫斯“返魅”的相逆

梁启超“祛昧”与莫斯“返魅”的相逆

ID:21965794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梁启超“祛昧”与莫斯“返魅”的相逆_第1页
梁启超“祛昧”与莫斯“返魅”的相逆_第2页
梁启超“祛昧”与莫斯“返魅”的相逆_第3页
梁启超“祛昧”与莫斯“返魅”的相逆_第4页
梁启超“祛昧”与莫斯“返魅”的相逆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启超“祛昧”与莫斯“返魅”的相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梁启超“祛昧”与莫斯“返魅”的相逆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思想界的探索开始聚焦社会道德的重建问题,其背后的逻辑是:富国强民的基础在于社会团结,而社会团结则源自集体道德的凝聚。这场关于自由、自治、私德、公德的讨论起因于1903年游历美洲归来的梁启超,他认为以儒家传统为内核的旧道德已不足以作为凝聚国民的精神基础,必须培育一种新的公民道德,以适应时代要求,这些论点集中表述于《新民说》中。学界论战由此引发,挪威学者鲁纳后来总结道: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发现,这个时期的中国人太自私、太注重个人利益,社会趋势与强国的共同利益相违背。这些

2、知识分子一致认为中国人的确需要个人自治,而他们的分歧通常在于新道德的基础:本土的还是舶来品?[1]  有意思的是,就在中国知识界为中体西用或全盘西化激烈争论的同时,一战的重击使得20世纪初的法国学界开始反思现代西方社会自身的弊病,其中以莫斯(MarcelMauss)的着作《礼物》为代表,通过对诸多原始部族中礼物现象的研究,反思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呼吁回归古式社会的集体道德,重构社会团结(socialsolidarity)。而当时寄望于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中国学界,全然不知就在他们西天取经的同时,一股反思现代社会先进代价的思潮正在

3、启蒙运动的发源地萌发,并且朝着非西方道德传统的深处探索。  耐人寻味的是,这两股相向而行的思潮各自的主导人物莫斯与梁启超,不仅年纪相仿,而且各自开始思考其社会问题的起始时间,也出奇地接近。  1872年5月,莫斯出生于法国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犹太拉比家族,该家族连续8代有人出任当地教士。莫斯的亲叔叔涂尔干(mileDurkheim),与马克思、韦伯并称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三位缔造者,叔侄二人早年都曾接受传统的犹太教育。莫斯出生9个月后(1873年2月),梁启超降生在中国广东新会县一个耕读家庭,他自幼在家接受传统科举教育,熟读四书

4、五经。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从1890年到1900年前后这10年间,是莫斯与梁启超从十七八岁至30岁前后,通常被认为是吸纳知识的黄金期和思想观点的形塑期,梁启超广泛接触和学习西方的地理、科技、文化和思想,而莫斯则对古老东方的各种宗教和语言、尤其是梵文,表现出异常浓厚的兴趣。  19-20世纪之交的欧洲学界,涌动着一小股对原始宗教的探究兴趣---宗教作为社会基石的可能,渐渐浮出水面:宗教不再被认为是对自由思考的共和主张的保守与反动威胁,而是具有潜在建构作用的道德和精神力量,因此也是科学研究的合法对象。[2]  这股探究兴趣,明显有别

5、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将宗教看成有害个人独立思考、阻碍社会进发展的主流话语。这一小股欧洲学人开始从理性祛除巫魅的启蒙式狂欢中脱身,反观宗教式微后险象环生的现代社会,探索返魅(re-enchantment)作为重建神圣社会秩序的一种可能。  同时期的中国知识界,长久地纠结在中学与西学的取舍之间: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冯桂芬的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再到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伴着战火硝烟,争论不休。到了世纪之交,反对西学的声音几乎湮灭,全盘西化的浪潮势如破竹,即便以坚守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国粹派,也诚惶诚恐地表示国粹无阻于欧化.

6、这是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梁启超立于思想变革的风口浪尖。  尽管梁启超与涂尔干-莫斯叔侄生活在同一时代,且同在忧患中寻找构建社会团结的秘法,但从思想的时间轴上看,两者其实伫立于不同的历史坐标:在19-20世纪之交,欧洲社会不仅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的进程,而且现代性的危机已初显,危机四伏中,学界开始出现反思现代文明的声音;此时的中国社会,尚处在竭力举步迈向现代的进程中,仍未挣脱封建王权的羁绊,因此破除传统封建礼教成为思想界的主流话语,向西方看齐成了压倒性的价值先锋,祛除巫魅的启蒙话语在一个世纪后的中国转变成了一场祛除愚昧的反

7、传统运动。作为祛昧的先锋,梁启超的努力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思想界的现代进程;而涂尔干晚年对宗教生活基本形式的研究,则开创了反思现代文明的返魅先河。  祛昧与返魅的相逆,反映了迈入现代性与反思现代性之间的距离,构成了二者思想起点的时差.1912年,《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付梓,两年之后,一战爆发。  一、时差的结果:《礼物》与《新民说》    一战中,涂尔干的爱子和许多学生、同时也是莫斯亲密的学术伙伴,皆死于战场,涂尔干本人也在极度的哀伤中辞世。战后,内心悲痛的莫斯坚忍地组织《社会学年鉴》复刊,重建遭受重创的涂尔干学派,同时进行《礼物

8、》的写作,以秉承涂尔干的遗志,继续集体道德与社会团结的研究。  流亡的梁启超抵日不久,国内就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惨剧,清廷忙着绞杀义和团,王朝风雨飘摇,国族危在旦夕。客居东瀛的梁启超痛思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为问题的症结出在中西文化和思想的重大差异,必须深刻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