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

ID:21969465

大小:387.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8-10-25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_第1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_第2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_第3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_第4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交流4、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

2、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3、

3、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四、小结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导入: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4、。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教学过程】一、观察美丽

5、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物质糖盐味精记忆中放大镜下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

6、体物质叫做晶体。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二、制作晶体1、介绍晶体的形成2、课个活动:制作我们的晶体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晶体。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

7、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二、做个简易显微镜1、怎样放得更大?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2、我们自制显微镜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

8、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三、小结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