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分型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

ID:21971294

大小:3.58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18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_第1页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_第2页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_第3页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_第4页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本讲内容什么是糖尿病?定义、表现、危害及我国的现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徐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年5月:12.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导致各种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糖尿病的定义多数患者常无临床自觉症状典型为“三多一少”不典型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年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搔痒视物不清饥饿疲倦皮肤干燥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因高血糖所致

2、的代谢紊乱症候群糖尿病的危害:高血糖危象和低血糖昏迷所致的急性并发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讨论稿)糖尿病的危害:慢性高血糖所致的各类慢性并发症微血管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大血管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讨论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作年龄成人致盲的第一位原因1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4中风心血管死亡和中风增加2~4倍2糖尿病神经病变非创伤性下肢截肢的第一位原因5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每10人中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31.FongD

3、S,etal.DiabetesCare2003;26(Suppl1).2.KannelWB,etal.AmHeartJ.1990;120.3.GrayRP&YudkinJS.InTextbookofDiabetes1997.4.MolitchME,etal.DiabetesCare2003;26(Suppl1).5.MayfieldJA,etal.DiabetesCare2003;26(Suppl1).眼心脏,冠脉循环肾脑和脑循环外周神经系统下肢(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足慢性并发症致死致残率高YangWY,LuJM,WengJP,etal.NEngl

4、JMed.2010;362:1090-10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糖尿病前期糖尿病1614121086420患病率9.7%人数0.92亿患病率15.5%人数1.48亿患病率(%)我国糖尿病现状:高患病率,低诊断率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本讲内容什么是糖尿病?定义、表现、危害及我国的现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遗传与环境因素基因突变:多基因、单基因病毒感染、化学毒品;多食、少动,不健康生活方式胰岛素绝对/相对缺乏胰岛β细胞破坏/功能缺陷免疫介导破坏胰岛β细胞β细胞数量、低出生体重、胰岛淀粉样变性、糖毒性、脂毒性、肠

5、促胰素(如GLP-1)分泌不足等葡萄糖摄取减少肝糖产生增加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阻碍胰岛素信号转导TNF-α、瘦素、抵抗素等细胞因子徐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67-85,87-104.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以高血糖为特征王海燕主编.内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108.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第7版);87-9.食物进入口中,胃肠道吸收入血糖原合成(肌肉、肝脏)转变成脂肪、非必须氨基酸等由尿液排出(血糖浓度>180mg/dl时)转换为非糖物质和其它单糖有氧氧化功能肝糖原分解进入血液糖异生血糖的来源血糖的去路人体

6、血糖的来龙去脉陈家伦主编.临床内分泌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8月;1062-5.正常人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促进脂肪酸合成血糖升高血糖下降始终保持血糖的动态平衡胰岛素血糖促进肝和肌糖原合成促进葡萄糖氧化和代谢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胰腺许曼音主编.享受健康人生:糖尿病细说与图解.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2.胰岛结构胰岛中的β细胞—糖异生血糖下降糖原蛋白质脂肪葡萄糖氨基酸游离脂肪酸(FFA)氧化分解—合成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150.胰

7、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mu/L)802508162408864时钟时间(小时)进餐葡萄糖(mmol/L)餐时胰岛素葡萄糖基础胰岛素DuckworthWC.EndocrineRev1988;9:319-45.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的双时相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4-5.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下降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位于刺激后30分钟左右0

8、204060801000306090第一时相第二时相时间(分钟)血浆胰岛素mU/L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早相(第一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